|
扬子晚报网1月2日讯(记者李冲)参加工作之后,你还在保持学习的状态吗?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就业人口技能提升白皮书》显示,当前各地就业市场冷热不均,工作机会和收入分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岗位倾斜的趋势越发明显。白领普遍追求就业质量,因技能缺失影响求职竞争力。职场全年培训时长仅8.25天,半数职场人全年培训时长不足5天。
虽然成熟的社会和企业技能提升机制尚未搭建完善,但职场人并未停滞不前,而是积极自救。学习充电正在成为职场人焦虑的缓解剂,据调研数据显示,93.7%的职场人把终身学习纳入人生目标,大多数人会选择参加培训、自学和向牛人请教等学习方式。
调研数据显示,在个体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中,64.1%的职场人希望有明确的职业规划,55.1%期待有专业的人员培训。雇主也应该把握员工上进的利好,充分利用海绵吸水效应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成长发展机会和资源,在员工技能上进行投入不失为一项明智的投资。现实情况是,职场人普遍依靠自己自救,调研中发现,职场人整体获得的培训平均时长仅8.25天,只有输出没有技能上的收获,其中半数人表示培训时长不足5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就业仍然是当前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尤其对应届毕业生而言,86.2%会选择毕业后就业,仅5.2%会选择继续深造,但技能接轨错位,是困扰他们进入残酷社会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情况,《白皮书》给出了建议:一是利用求职场景探索和检验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培训效果;二是建议培养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意识,与员工共赢收益更多。让企业人才培养将成为劳动力技能普遍提升的孵化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