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rpetahack 发表于 2023-1-7 16:30:05

活法|深山木匠 归隐田园耕读传家

|活法 寻找人生的态度|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9100064facfe2c86b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cMMxQ%2BU36kHsri0WL%2BUCtS%2BN%2F%2Fg%3D

木匠的人生

当会计、做采购、卖打药,开工厂,一生闯荡江湖却最爱木工活路。10多年前,高志森告老还乡,在乡间设计建造了一栋木房。不抽烟、不喝酒、学电脑、制作各种农具模型,74岁高龄,又以一己之力复建水碾房,并筹建农耕文化博物馆,他想为后人留下川西农具的“技术密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影报道

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正如古大德云:成大人成小人全看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秋山利辉《匠人精神》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5d000ba77ae3eb089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33lkdEcyeqe8VW8Ki4MRz6Cqog8%3D

四川雅安名山区,高志森的小木屋隐藏在一片竹林背后。

雅安市名山区建山乡,止观山绵延起伏。从山脚上行6公里,绕过一株银杏树,再从石板路步行几米,一个川西风格的门笼子伫立眼前。门笼子的匾额上,“耕读传家”四个字格外显眼。高志森的木房就隐藏在海拔1000米的一片竹林之中。古朴的石木结构民居由他设计建造,给人遗世而立的惊艳之美。木屋中西合璧,既有川西民居特色,细节上又综合了全国各地民居特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61000d87840a3a1cb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2FqdVkNhdQTux2ClyNOnd4qCUmmA%3D

74岁的高志森一生经历丰富:当过会计、卖过打药,练过武术、做过采购、办过工厂,搞过边贸。但他还是最喜欢被人唤作木匠,“是木匠,不是木工。”木工只是一个工种,别人叫做啥就做啥,木匠则充满匠心,这个“匠”里面得有自己的思想。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9100064fb0078951b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b%2FLdWEj1rG3OXBYVBuVal5NoOpI%3D

第一张床

失败了初出茅庐 手艺不精怪工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61000b8101d304ece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NzUpg%2BfuReCNRvLwXiSGM8QVcBs%3D

当木匠纯属偶然。1957年学校毕业后,高志森被分到名山区百丈镇的木器社当会计。木器社有4个五六十岁的老木匠,个个都是修房做家具的高手。在木匠这个行当里,分大木小木两种类型,大木修房子,小木做家具。因为家具构思精巧,通常做家具的木匠都有很高的造诣。

“我对会计不感兴趣,看着师傅们摆弄木头把式却入了迷,于是跟着老木匠学手艺。”当时木器社做得最多的是农具,这对老师傅们来说轻车熟路。木器社对师傅们都是计件考核,高志森边学边帮忙,深受大家喜欢,再加上文化水平高,自然学得很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620005a59bd97a311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q7ptuOO2DEC6Y5FsS7%2BLgOrHBvM%3D

在木器社的两年多时间里,高志森已经会做风斗、鸡公车等农具。后来木器社合并成了农具厂,高志森又学会了车、铣、刨等工艺,但还是喜欢木工手艺。

那年,名山县大兴水利,高志森第一次“跑江湖”。一个水库建设工地需要一张大床给民工使用,八角钱一天的工钱充满诱惑,高志森自告奋勇找到管理人员。这个床有多大呢?按高志森的说法,房子有多长,床就要有多长,似于大家常说的“通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5d000ba77f49e4c3d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vvg5ZgrEP4TMWL05lplQ0dZ2tW8%3D

第一次单独接活,让高志森兴奋不已,他找来两个工友当帮手,伐木、划线、斗榫头,和老师傅们教的一模一样。做完木床那晚,大家抱着被子兴奋地告别地铺,上床睡觉。几个晚睡的工友坐在床边打牌,几把牌局过后,一位工友兴奋地跳起来庆祝胜利。伴随工友的呼喊,只听“轰”的一声,高志森觉得身体猛烈下坠,“以为地震来了”。

一阵烟尘过后,大家发现,床塌了。睡梦中的工友从地上爬起来,有人的脚受伤流血。面对折断的床板,高志森将火气发在了打牌工友的身上。“那么粗的木头都弄断了,你们咋搞起的?”

打牌的工友受到批评,为自己的莽撞,深深自责。后来,高志森才发现,是自己将一个本该承重的榫头放反了,床当然也就经不起重压,这让他很内疚:再简单的活路,都要专心致志。

建一座木屋圆满了

归隐田园 修个木屋养老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8e000669e67291610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9hsszicpPPjn%2Bme6LreTHVuqSww%3D

从最初的爱好到安身立命的手艺,高志森走乡串户为人修房做家具,几十年间,从黑龙江到云南,从新疆到西藏,高志森几乎跑遍了中国。2004年,高志森告老还乡,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已是六旬老人。静下来的时候,儿时的生活画面总在脑海中浮现:妈妈放粮食的木盘、父亲坐过的板凳,外婆的木梳,只要想到木头,就会想起美好的童年。

是叶落归根的现实考虑,也是对木工技艺的传承,修建一座小木屋的构想,在高志森脑中浮现。扎实的木工基础和文化功底让一切水到渠成。两天时间,施工图、房屋透视图在他手中呈现出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6400020ffc6f42e57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uhJ2TK8BvBhWW6X%2Fyw%2F0ImpVjvA%3D

2004年春,木屋动土修建,高志森拿起木头刨削打磨,又积石垒墙,除了请两位后生做重体力活,过经过脉的活路都是他一手一脚做出来的。20多方木料,10余万元的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换来一楼一底,穿斗式传统石木结构的“小别墅”。房屋占地200多平方米,有传统的回廊、美人靠,还有川西民居少有的大窗户。

房屋落成,高志森家宾客不断,不停有周围村民前来参观。高志森在每个卧室设计的冲水卫生间,更让周围村民稀奇不已。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91000857954b04e40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b07uNBzaSlLNgwC4CGYBuQH18xU%3D

房屋选址在一个坡地上,修建之初,工人拿着图纸找到高志森:“老高,你这样整不行哦,下面空间你不垒起垫高,浪费了哦。”高志森笑而不语,房屋修好后,众人发现,房屋下的空间已经被充分利用。高差部分,被高志森设计成地窖,冬天可以放菜;回廊下的空间,则是他的木工操作间。

“跑了全国不少地方,每个地方的民居,我都仔细研究过,还是觉得传统建筑最好看。”高志森的小木屋有传承也有创新。地窖吸取了北方民居的特点,四川少阳光,大窗户就增加了采光;雅安多雨,外墙次第下翻的“鱼鳞板”可以快速走水,也隔热保温。这个“鱼鳞板”的设计是参考了俄罗斯民居的特点。房屋基脚的石头是高志森亲手垒的,石头防潮又防老鼠侵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5d000ba78136ec955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19vQK6OSC%2FEBCmIxDnfzdCj9TW8%3D

高志森在小木屋回廊前眺望远方。

修一架水车

留个根复原水碾 筹建农耕博物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6200039cfe8859349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m42EAkQQFu652ONYCAP9FF45rsw%3D

所有人都觉得高志森应该稀交绝友、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又坐不住了。2016年,74岁的高志森又在小木屋搞出了动静。他在房前挖了一个水坑,经过多次考察,又参照记忆中的样子,用自己的木工复原了川西地区特有的两种水碾模型。“传统文化需要一个载体,我们这代木匠一走,后人看到这个水车也能复原。”他说。

12月30日这天,邻居王显伦为小孩摆满月酒,来的人太多,高志森给他们送去了自己手工做的木凳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91000857962ec55bf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Y5bRv0g9scpkHkAxPi5%2BOpffMgg%3D

周围村民都很好奇:“高老,你的农家乐好久开哦?”高志森微微一笑说,我不开农家乐。他心里暗自嘀咕,不要以为我做出这些模型就是想要赚钱。

高志森心中有个梦想:逐步恢复包括水车在内的一些生产工具,有个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向后人展示川西农具的“技术密码”。

高志森对子女有言在先,“我没什么积蓄,以后这些东西也不会留给你们,我要交给博物馆或者真正懂得起的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5d000ba7824052892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WecnRAYsLCeH5GbWzdIF3RG%2BFc4%3D

雨过天晴,从高志森的小木屋往外望去是一片美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620005a59c6906963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MyNj2HxGcs41vHEUng06Ect12wU%3D

【大家品味】

到乡村去

只为让乡愁“回家”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mosaic-legacy/15910008579909ced11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8443422&x-signature=ZdegtvTM3XUaYjmcMCodEskCzZw%3D

74岁的高志森,给自己的定义,是木匠,不是木工。

木工是职业的,木匠是有温度的。日本作家盐野米松解释匠人的精髓所在,当没有手工业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磨合与沟通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适合自己身体。所以,它们自身是有体温的,让使用它的人感到温暖。

只有在恬静的乡村,温暖才那么浓烈,因为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乡村,曾被视为“中国的缩影”,从愚昧、落后,跃进到现代文明,经历了百年变迁。

百年之后,我们再度掉头,品味乡土的一切味道。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崛起,乡村失落。农村大军一头扎进城市洪流,拼搏之后心生感慨:物质的繁华,并不能解决精神根源。

埋在心底的乡愁,随时在召唤:你快回来。

乡愁愈来愈浓,清澈小河,儿时天空,芬芳的泥土……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乡土中国”,恰逢其时,土地改革,崭新农村,展示出极大诱惑。

劈柴喂马、周游世界,已不能满足时髦的胃口。到乡村去,比任何时候都迫切。

乡村还拥有原始的气质,温情脉脉,自然质朴,这是又一不能拒绝的理由。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描述,“都市生活中,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粘着相片的身份证,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认错了人。”

这种熟稔,推倒了钢筋混凝土的藩篱,还原了道德真诚的生存环境,能达到一切向往。

到乡村去,不是突如其来的一阵风,而是让我们的乡愁,柔软地扑进乡土的怀抱。

看看身边的朋友,现在最壕的,不是香车宝马花满路,是看乡下有没农庄有没地。

仲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活法|深山木匠 归隐田园耕读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