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rpetahack 发表于 2022-4-3 16:50:31

中国楼市要变天?该如何理性看待冲上风口浪尖的“学区房利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992篇原创文章:


这篇文章,回归我的本行房地产,和大家聊一聊2022年3月当下的楼市动态。
客观来说,最近写房地产写得少,原因并不复杂,不是不想写,是真的没什么可以写的。
没有利益驱动,市场情况,经济环境,现实压力等等的综合因素之下,有一说一,这并不是一个谈论房价楼市的好阶段:在市场缺钱,经济承压,收入受损的背景下,生存和保障是第一关注要素。
再加上该死的疫情反复,老百姓和真正的基础市场,经不起折腾。
其实挺反感那些抓着一些政策动态和个别行情就大吹特吹的营销号,当然,要说利益管理我能理解,毕竟也是在房地产这口锅里面吃饭,行业受到冲击,收入艰难的现实情况也是感同身受。
但是总是要讲点体面的,真正的营销,不会带来后续纠纷和市场抱怨的鼓励和宣传,一定是站在市场和需求群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而不是只为了带货,提升销量,吸引关注和流量,没有底线,不讲武德,甚至夸大其词。
这和保险公司业务员只管卖不顾后续理赔服务,把保险行业搞得稀烂,有什么区别?
既然要谈,就要有依有据,就要经得起推敲,就不要遮遮掩掩的夹藏私货,虽然理性客观的表达并不一定有很好的流量,但是一定能收获更多的信任和认可,路子才走的宽,走得远。
2022年3月底,关于中国楼市,又有一股歪风开始吹,别的不说,这歪风还挺邪乎,因为是拿学区房说事,经过一番鼓吹和营销包装,各种标题党,一惊一乍的忽悠内容炒作以后,把学区房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给大家看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e860daa0e2ec48a29e7f27f7f385bb58

图片来源:网络
惊不惊喜?刺不刺激?教育局管房价!也不知道这人和房地产行业有多大的仇,要这么恶毒的将依然低迷的房地产经济,往火坑里面推?
先给个结论,这就是典型的一场炒作而已。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把最近两年,教育部和地方上同期,关于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文件翻了一下,和2022年几乎没有什么出入,这几年一直都在强调“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原则,没有新的精神。
和什么学区房稳了,学区房要涨价,没有丝毫的关系,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仅仅是正面辟谣,以正视听,更重要的是,还是借这个舆论事件,结合现实情况,和大家就当下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房价的一些真实情况,有深度的聊一聊相关的内容。
内容硬核,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2f65a20da54b45de9c9304039ca6dc3c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2年,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走到了一个关键节点?



时间已经正式进入2022年的第四个月,而对于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而言,有好几个维度的信号和动态,都在证明,房地产这个行业,包括市场,甚至是经济逻辑和循环模式,都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
什么节点?极限承压,生死考验!
这种描述,并不夸张:
1、哈尔滨,郑州,福州这样的省会中心城市,已经率先开始从调控层面进行放松,刺激当地楼市,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是要说楼市回暖,达到预期,那是没有的,个别楼盘的热度上升,并不能说明什么。
2、3月份是上市公司的财报季,4月份截止,但是大量的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年报都延迟了,稍微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
这是典型的进退维谷,业绩越好,底气越足,年报就越早发布出来,给资本市场交代,也给投资群体信心。
反过来,能拖则拖,各种离谱借口其实都不重要,如果报盈利,那么讨债的就必然上门,如果报亏损,那么资本市场马上就用脚投票,大量抛售,踩踏反应不带商量。
2022年,中国上市房企财报季大量滞后,其实已经说明了这个行业现实的很多情况。
3、利益关联的很多自媒体,营销端口,中介群体,对于政策的风吹草动,极度敏感,稍有利好,便大肆包装宣传,甚至不惜冒险夸大其词,可见市场冷淡到了何等程度。
这次的学区房政策炒作,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案例。
还有深圳二手房指导价要上调的网传消息,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捕风捉影,见缝插针。
这就是典型的市场下行,情绪预期无法充分被调动,要换做是前几年,哪里来的这个积极性?不过现实就是,这些曾经有效的手段,对于当前的市场和情绪面的效果,越来越差。
真的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不用不好意思,现实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
从一个行业终端的市场转化端口,能真实地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兴衰起落。
……当然,这里没有丝毫看空唱衰楼市的意思,只是实事求是地将当前的真实市场和行业运行情况,摆上台面来说。
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才能谈得上说点靠谱客观地分析观点。
几个重要的维度和动态,释放出来的信号,都指向了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在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并没有实质性得到恢复,但是也要看到一些明显的政策态度转变。
救市已经全面开始,先行几个省会城市的调控放松并没有被撤回,没有遭受敲打教育;
上游房企,特别是民营房企,普遍日子过得并不好,债务风险和杠杆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这就意味着烂尾楼风险和关联金融的信用暴雷风险,依然没有解除;
当下的商品房房价不具备暴击和反弹的基础,不是不想拉行情,是经济基本面拉不动,有心无力。
关键阶段,也是一个僵持,寻求破局的节点,这就是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最真实的当下情况。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c444d76532bd4b87b48f997bedc03663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学区房不会消失,但是学区附加价值炒作的行为,已经没有生存土壤。



回到文章开篇的学区房话题来看,直接一点,两个问题:
1、未来学区房会完全消失吗?
2、学区房未来还有价值成长的想象力吗?
先说第一个问题,学区房不会消失,因为学校不会轻易搬迁,而房子也没有长脚,这是物理层面的必然规律,但是在“教育公平”这个方向上,国家层面一直在努力。
即使有些政策和意志传递有个过程,不容易被关注,或者被刻意隐藏,但是趋势就是这样的。
几个动向大家体会一下,一个是民营学校转成公办学校,一个是教师轮岗,还有一个是指标生招生模式强制推行。
教育资源越不平均的城市,越发达的城市,人口聚集度越高的城市,从2022年开始,要么都能遇到,要么有一到两项,反正总是会有。
说明了什么问题?任何的管理不可能通过加大过程成本来实现管理目的,房子学校不会动,那就让人动起来,就近入学符合人性和低管理成本,那么就让教育资源流动,很简单的逻辑,老师的工资也是市场经济纳税转化的吧?
拿了老百姓的财富,听从国家的安排,一方讲台,流动作业,雨露均沾,不搞垄断,这就好理解了吧?
别说不现实,更不要说有什么困难,和公平主旋律作对,都是既得利益群体和垄断思维做崇,没有例外。
举国体制的力量之下,开什么玩笑?


第一个问题想明白了,那么第二个问题其实已经有答案了,那就是没有想象力了。
实际上,在2022年这个节点,炒作什么学区房,无非就是想最后搏一搏,把自己的学区房尽早在一个相对高的位置变现,这无可厚非,人之常情。
不过对象搞错了,以前学区房有学区这个看不见的附加价值存在,刚需裹挟着炒作群体,购买力足够支撑想象力,但是现在买学区房的,基本上都是真正的刚需了,刚需购买力,是国家保护的,也是国家关注的,为了孩子上学,透支杠杆,变成老赖,引发金融风险,这是炒学区房的群体能够高位解套的基础,那大家说,从国家的角度,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少拿学区房说事,真的缺德。真的炒高了,逼着刚需家庭高位接盘,有那个命赚这种缺德的钱,就不要抱怨后面必然会来的铁拳。
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就是户房一体,就近入学的管理,以云南昆明2022年的小学招生为例:

昆明的招生政策是市统筹,区为主的原则和公、民办小学同步招生的政策,公办小学继续实行“依据户口和实际居住地,以实际居住地为主,免试、免费、就近或相对就近报名入学”政策,“人户一致”优先入学;民办小学实行自主招生。
一个家庭一旦孩子就近入学,那么这个房子6年之内,除了家庭二胎三胎入学,不再具有给其他家庭(通过房产转让的模式)儿童办理优先入学的条件。
这就很明显,是杜绝学区属性炒作,买学区房,为了上学,堵不如疏,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是不是?
炒什么?某些自媒体,故意把政策原文说一半藏一半,不是坏,而是非常坏!
都什么时代了,少玩点套路,多一份真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点,不好么?
不为自己,为了下一代,积点德,做个人,很难吗?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17c545fc781472c8480b797ad04abbc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在稳增长,共同富裕的基调之下,要对中国的房价和楼市,有哪些理性的认知?



该说的也说得很清楚了,炒作什么学区房稳了,学区价值即将爆发等等言论,非蠢既坏,要不就是心思龌龊,当下中国现实经济承压,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背景之下,还想着敲骨榨髓和哄抬炒作,去牟取利益的生意,都很缺德。
生意要做,营销要推,业务要拉,越是困难,越需要有底线和原则,坑人忽悠一时爽,报应来了别后悔。
几个理性的认知,和大家交流交流,当然也欢迎自媒体同行,房地产同行朋友多多指教:
1、大环境不管如何变化,也不会改变房产在中国价值语境和经济环境中的底层价值,对于绝大多数个体和家庭来说,房子永远是安身立命,扎根一个城市稳定生存发展重要的基础生活资料,这个本质,不会因为房价有没有泡沫,楼市温度高低而发生变化。
2、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个体和家庭而言,房子承载财富,保障资产的能力,是第一位的,什么股市,金融,投资,时间拉长,能和房子比的,基本没有。
看看2022年的股市行情,问问身边搞钱生钱生意的亲朋好友,是不是房子最香?
3、房地产是中国国家当之无愧的核心资产,听话听音,国家要保障GDP总量,就不可能让房价暴跌,对于很多三四线房价泡沫充盈的城市而言,会拉长周期来实现价值回归,也就是持续慢慢跌。
4、一线城市,大城市,核心城市,房价行情在稳字当头,共同富裕的基调下,也不能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想象,特别要警惕很多对房价暴涨的鼓吹论调。
5、绝大多数人不能理解这么一个道理:即使房价跑不赢通胀,对于绝大多数行业和投资领域来说,就连跑赢房价都是奢望,甚至保本不亏就是胜利。
在中国,跑赢通胀,是一个最毒最坏的混淆视听的说法,撑住通胀和GDP增长率的国企,民生经济,拿什么去比?
真的要比,和固定存款利率比,最靠谱,首付多少,对照相应的定存利率。
6、房价高不高的讨论意义不大,买得起的,合适就买,买不起的,就是不要首付,白送也供不起,事实就是这样的,与其跟风被带节奏,挑拨情绪做无用功,不如多花心思搞钱,多搞钱是增长智慧开拓眼界最好的方式,不要把精力和情绪浪费在和买不起的群体共情这种事情上面。
7、用需求心态去看待楼市和房价,而不是拿着盈利躺赚的思维去考虑,对生活的稳定有追求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资产回报,而这样的红利,永远不会属于炒作投机的群体,因为炒作投机,整天想着赚轻松钱的群体,输一次,就再也没有下一次了。
如果有所共鸣,认同以上认知观点,还请点赞分享。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23f264508c504ea9aafc5b82ce47dd2f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分享几点从行业角度出发,对中国未来房价和楼市的思考观点



文章最后,给当下有购房需求,或者计划买房群体谈几点行业角度的良心观点(当然良不良心,我说了不算,大家说了才算):
1、从现实使用需求出发,是当下面对楼市和房价最重要的基础,肚子饿了,饭菜贵一点能接受,这才是刚需,但凡是因为顾及房价下跌难以承受的,这种下行承压阶段,直接一点,不要买了,也不用问了,等行情上行的时候去追高,体验感更好。
2、2022年,不买期房,和是不是国企,多大品牌没有关系,现在行业承受的压力和杠杆出清的风险,或许比很多人认为的要严重的多。
做人要讲良心,不要拿自己来之不易的财富,去和行业兴衰趋势去对赌。
3、当前最大的楼市风险,其实是购房者的杠杆维持能力,2022年经济大环境不确定性和波动冲击,不用多说,真的需要买房,在行动以前,必须要仔细审视自己的收入水平,还贷能力,不要因买房而导致吃饭出问题,甚至出现断贷的悲剧。
4、不要相信任何房价还会暴涨的论调,什么时代说什么话,涨的起来,温度上来,指导价不是假的,国家定价,谁说了算?
就算短期获得纸面财富增长,也不能重现过去高速增长的资产红利时代了。
万物有周期,天道有轮回,任何资产,都逃不出均值回归的必然过程。


大概就说这么多吧,有感而发,说点实话,和各位读者朋友分享交流。
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维度,只要关注的朋友,都应该能够认可我的专业水平和眼光判断。
明人不说暗话,如果觉得内容靠谱,还请各位多多支持。[灵光一闪]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77555753cb2c42d6890fb496abafb1b7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楼市要变天?该如何理性看待冲上风口浪尖的“学区房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