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久坐后肛门坠胀、排便后手纸染血,这些细微症状或许就是痔疮的“信号”。据调查,我国肛肠疾病总发病率为50.1%,其中痔疮发病率为49.1%,25-64岁是痔疮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近十年,因生活节奏加快、不良习惯增多,痔疮发病率逐步增加,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还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肛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了解痔疮防治知识刻不容缓。 痔疮是肛管和直肠末端静脉丛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导致的。简单来说,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小水管“——静脉丛,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了异常膨胀或者堵塞,从而引发了痔疮。它的症状多样,如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肛门坠胀感加剧,便血长期持续可致缺铁性贫血,引发头晕、乏力;排便疼痛易造成排便恐惧,形成恶性循环;肿物脱出初期可自行回纳,严重时无法回纳;炎症还会让肛门周围皮肤红肿、瘙痒。 治疗痔疮方法多样,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比如肛泰,有肛泰贴、肛泰软膏和肛泰栓。三种剂型,同一组方,由地榆(炭)、五倍子、冰片等五味中药组成,能凉血止血、消炎抑菌、消肿止痛、生肌敛疮。肛泰贴采用的是脐部给药,脐部在中医里称神阙穴,连通周身经络,是气血运行枢纽,贴于脐部,药物借经络传导,调节气血,针对性治疗痔疮。 当痔疮严重,保守治疗无效,也可考虑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外剥内扎术等手术治疗。 预防痔疮也很重要,饮食上多吃膳食纤维食物,避免辛辣油腻;每周至少 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常做提肛运动;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注意肛门卫生,便后温水清洗,勤换内裤。掌握痔疮防治知识,才能守护好自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