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正月初六,立春开工:分享对新一年中国房价楼市的几点观察和思考

0
回复
153
查看
[复制链接]

983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72
发表于 昨天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928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按照传统风俗,初六是“开市”的日子,大小商家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大红对联,在门口放一盆橘子“橘”和“吉”谐音以示吉利。



图片来源:网络
正月初六,六六大顺,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顺意顺,一帆风顺!
2025年的正月初六,还是节气立春,也算的上是双喜临门的好日子。
2025年2月3日22时10分,迎来立春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时光在又一个轮回里洞开了新天地,以温柔笔触写下四季的序章,“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愿所有人,都能带着发芽的念想,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十里春光。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个体,公司,和行业来说,距离正式的开工,已经近在眼前了,希望大家2025年都好。


这篇文章,回归本行,将从几个维度入手,通过笔者的春节观察思考梳理,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和大家有深度的来聊聊国内房价和楼市的话题。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5年,国内楼市,能真正实现“止跌回稳”吗?



毫无疑问,2025年国内楼市的主基调,还将延续2024年国家在高级别会议上提出的“止跌回稳”主线。
这个观点,就连当下国内炒房投机,因为利益关联,长期无脑看多的群体,都无法反驳。
当然,有些自媒体,年都没过完,就开始炒作2025年房价要涨,先不说有多少效果,但是和现实,显然是撕裂脱离的。
2025第一个月的楼市,和之前的十二月比起来,冷清的不行。
短期行情和市场热度没啥好说的,当下最关键,也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就是2025年往后,国内的楼市和房价,是否能和国家规划和努力的那样,实现“止跌回稳”?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从现实来看,就问大家一个问题:
国家认为的“止跌回稳”,和普通民众,还有利益关联的群体认为的,是一回事吗?
止跌的定义,是全国止跌,还是几个重点城市止跌?
回稳,是成交量回稳,还是价格趋于稳定,又或是,房地产经济对宏观经济的拖累和负向拉动效应回正?
几个问题一梳理,大家也应该回过味了:国家定义的“止跌回稳”,或许,并不是很多炒房投机,引导预期群体所认为的那么一回事。
个人的理解,从国家的角度,2025年能够实现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有限几个核心和头部城市,主要就是4+7,房价下行处于可控范围,市场成交保持稳定,是概率比较大的。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的楼市,基本还将延续2024年的下行势头。
而三四线,以及县城级别的楼市,2025年最大的问题,不是房价涨跌,而是市场成交的进一步收缩,流动性承压。
同样的一个定义,从国家角度出发,其实和利益关联群体想要的效果,可能就完全不是一回事。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春节见闻:为什么过年越热闹的城市和地区,未来房子越没有价值?



2025年春节,从一个地产人的观察角度出发,最大的一个感触,就是过年越热闹的城市,往往意味着经济发展潜力有限,而这些地方的房价增长空间也较小。
反观那些春节显得冷冷清清的城市,未来的机会可能更大,房价的长期走势也许会更加乐观。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春节是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越是热闹的地方,说明回家过年的人多。但换个角度想,这些人为什么平时不留在家乡?根本原因是家乡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他们不得不到外地打拼。相反,那些过年冷清的城市,平时因为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口,才显得春节空空荡荡,而这恰恰反映了它们具备更强的经济活力和更多的就业岗位。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长期趋势: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2024年的新生儿数量只有954万,而十年前的2014年是1,897万,短短十年间减少了一半还多。这种变化目前可能影响不大,但当这些孩子逐步成长为劳动力时,大约在2035到2040年间,就会对就业市场和经济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让人们对未来房价的预期更加谨慎。
对于那些经济活力不足、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来说,未来十年或许还能依靠现有需求勉强维持。
但十年之后,人口减少与外流带来的双重压力,可能会让这些地方的楼市进一步遇冷。
家乡,生活,前途,未来,从中国当下的经济现实来看,这几个词,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个体和家庭来说,是没机会组合到一起用的。



四川内江春节民俗活动(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判断未来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房子是否有价值,应该关注什么?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是现实的演练,而现实,不过历史的重演或更新。
所以,要看清中国房价的价值走势,就要从历史和经验中去寻找答案。
从香港2000年房地产泡沫破裂经历,可以来看如今国内房价的一个变化情况。
从1998年房改,允许商品房买卖以来,中国大陆房地产一共才经历不到30年时间,相比香港、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来说要新兴很多。最近5年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第一个真正的下行期,因此借鉴之前成熟市场发生过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香港楼市历史的最大跌幅出现在1997年到2003年,六年时间香港房价下跌幅度达到-69%。
目前国内一线城市房价下跌幅度大概是30%(深圳多一点,大概40%),从下跌幅度来说国内还远未达到最差的可能性。
房价回落幅度这个指标其实不算精确,因为每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泡沫大小也不一样,但是可以作为一个宏观参考指标,给一个模糊的方向。
但是第二个指标,就异常重要了,可以算是最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贷款利率和租金回报率的差额,是衡量买房还是租房谁更划算的工具。
简单理解,如果贷款利率大于租金回报率,那么还贷款更贵,因此租房更划算;如果贷款利率小于租金回报率,那么租房更贵,因此买房更划算。
香港在泡沫的顶点,也就是1997年的时候,租金回报率是4%,贷款利率却高达11.5%。
这个时候,买房是非常不划算的,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租房。
换句话来说,这时候香港房地产泡沫非常大。
然后这一轮泡沫破灭的过程,就很有借鉴意义了:
97年下半年开始,香港房地产市场崩盘,房价快速下跌,虽然经济下行使得租金也在下跌,但是房价下跌速度比租金下跌速度更快,使得租金回报率开始上涨,到了2003年达到了5.4%。
更加关键的是,经济下行使得香港投资回报率下降,房贷利率也开始下降,2003年下降到了2.56%。
这个时候香港的租金回报率达到了5.4%,是贷款利率2.56%的两倍多,2003年这个时点来看香港房价是被低估的,这时候是抄底的好时机。
从97年,到2003年,掐头去尾,这一轮香港的房价泡沫出清,用了最少整整5年的时间。
回到国内来进行一个对比,以上海为例:
上海房价是从2023年开始下跌的,因此2022年算是顶部。
2022年的时候,上海的租金回报率是1.8%,贷款利率却高达4.8%。
上海2022年的租金回报率远远低于贷款利率,差额达到了3%。虽然比香港1997年7.5%的差额要好不少,但是也是有泡沫的。这也意味着,上海回调应该是达不到香港69%那么多的,但是肯定也会回调。
随后上海开始了长达2年的房价下跌,也一样伴随着经济的回落以及房租的下降。
目前来看,上海的租金回报率达到了1.8%,贷款利率则下降到了3.1%,差额从3%缩小到了1.3%。
结论就很简单了,泡沫消灭了一大半,还剩下一小半。
从经验出发来推算,如果经济不出现大的预期差(现在的预期就是未来三年缓慢下降,直至平稳),那么上海的房价就会再降20%左右。
或者说还有20%下降的理论空间。
当然,再降20%也只是意味着租金回报率等于贷款利率,上海房价回归合理水平。但如果市场情绪太低的话,是有可能超跌的,也就是跌幅大于20%,直接把房子干成低估,可以被抄底的资产。从香港的经验来看,2003年租金回报率也达到了房贷利率的两倍,当时香港房价是被严重低估的。
当然,这是纯粹从市场经济的经验和逻辑进行的推演,其实中国的房价泡沫还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也要引入考虑:房地产税和人口下降。
房价下行的阶段,土地财政是无法维系的,房地产税是必然的取代方案,不然地方公务员的工资哪里来?
第二是人口下降,购房/租房需求就没有现在这么旺盛了。
所以,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其实中国国内楼市,包括一线城市,还是有“超跌”的风险的。
未来一个城市的房子要判断是否有价值,其实就两个维度的现实考量:
要么,租金回报率能够和房贷成本持平,甚至还能倒挂;
要么,就是现实存在供需挤压的情况,具备购买力的群体持续聚集。
至于说什么调控政策,货币政策,甚至是金融手段,都没有多少影响价值走向的意义。
政策只能改变趋势的斜率,而不能扭转趋势的方向。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2025年,该如何用理性务实的态度,去看待中国的楼市和房价?



基于以上几个维度的梳理和讨论,实际上,不吹不黑,不空不多的来看,2025年国内的房价,是没有多少上行反弹的想象力空间的。
而且,从春晚的机器人,再到横空出世的DEEPSEEK,再加上美国新一轮的关税贸易战打响,从中国国家的角度,如果2025年国内房价再被炒起来,那肯定是不符合大国博弈,技术竞争的现实需求的。
科技,贸易,金融战场硝烟弥漫,国内楼市要涨起来,那只能说中国在博弈过程中,出了大问题了。
这个逻辑,非常直接,但是能不能接受,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利益关联,利益驱动之下,很多人只能蒙眼狂奔。


结论其实并不复杂:2025年,降低对国内房价的预期,是最理性务实的态度和判断。
日本的案例,可以说不适合中国,没毛病。
但是香港的经验,不管从跌幅,还是持续时间,就很值得大家去仔细体会和感受了。
几十年形成的泡沫和问题,不要指望几年就能顺利消化,完成软着陆,短期能解决,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主动刺破泡沫,然后硬着陆。
既然国家定调软着陆,那么就是时间换空间。
在市场和行业没有着陆以前,在房价没有清晰的筑底稳定以前,去聊什么上涨潜力,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是为了赚房价差价,而是为了忽悠人去接盘和赚中介佣金的。


以上,就是写在2025年春节期间,对接下来国内楼市和房价的几点观察和思考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