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康县花庙村:打响富硒稻米品牌 拓宽群众增收“稻”路

0
回复
143
查看
[复制链接]

967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352
发表于 前天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大南峪镇花庙村以创新发展为笔,以“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为墨,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共富的美丽画卷。而水稻产业,无疑是这幅画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花庙村位于大南峪镇窑坪河畔,距镇政府以东3公里,被评为2023年度市级和美乡村。境内气候温润宜人,土壤肥沃,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大米富含硒、锌、钙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水稻栽种在我们村已有千年历史,每年5月下旬开始插秧,9月中下旬陆续收割,吸引很多游客前来体验亲子插秧、收获收割乐趣。现在花庙村环境整洁了、生态变好了,外出务工人员也愿意返村,在家门口就业,有效地解决了一老一少的问题。”花庙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建林说道。
自花庙——郑湾“稻油两熟”种植基地建设以来,当地大米喜获丰收,但产出的都是初级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为了进一步开发农特产品、提升产品效益和群众收益,花庙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农户”发展模式,由村党支部领办了康县金稻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农带农涉及花庙、郑湾、万家山等3个村230余户。



“我今年卖了4000多斤大米给合作社,收入1.2万余元,现在按标准种植的富硒大米不愁销路。”花庙村村民左明贵笑着对记者说道。
目前,合作社累计销售大米9万余斤,产值达到45万余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余元,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发放工资3.5万余元,实现了村集体、合作社和群众共同增收。
“我们合作社负责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机械收割、协调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两种运行模式:一是给群众代加工,合作社只收取加工成本费用,方便群众就近加工成品;二是合作社以市场价收购群众的稻谷,进行加工销售,经村两委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协商,所有经营产生的利润70%归村集体所有,30%用于合作社发展运营。村集体合作社收入2.3万元,年带动农户增收174万元,户均增收0.75万元。”花庙村党支部书记强世岩说道。



2024年,大南峪镇花庙村紧紧围绕“五美康县”建设,以“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为抓手,以“稻油两熟”种植为切入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握指成拳、凝心聚力,种植水稻800余亩,产稻谷76万余斤,实现了党建引领、村社联动、联农带农、共同致富的工作目标。




来源:陇南康县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