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关注我们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手机扫描直接访问

楼市新政热潮当下,值得重视的经济脉搏:居民存款“加速搬家”?

0
回复
550
查看
[复制链接]

8832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919
发表于 2024-10-19 14: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头条创作挑战赛#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449篇原创文章



人民银行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97.45万亿元,与3月末301.41万亿元相比,单月人民币存款减少近4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缩减了1.85万亿元。
1.85万亿,不是一个小数,说明经济环境中至关重要的居民部门,因为环境和规则的一些变化,开始有所行动了。
这样规模的流动性,到任何一个资产和市场中,都能掀起一轮声势浩大的货币效应浪潮。
特别是5月份以来,中国楼市迎来了新一轮堪称史无前例的政策调整和规则宽松刺激,这不由得让很多人浮想联翩:
这一轮中国楼市的政策,是否能够引导持续增长的居民存款,来楼市推一波行情?
当然,这样大规模的货币流向,也让很多股市玩家和金融机构躁动,会不会来股市呢?
但实际上,这一次的居民存款搬家的真实情况,可能和绝大多数资产和金融领域,没有什么关系,反而还折射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经济信号。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2024年4月以来明显出现的居民存款搬家几个现实走向的详细梳理,结合现实,深入挖掘本轮居民存款搬家动向背后的因果逻辑和释放的经济信号,并对接下来,因为存款搬家,给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可能带来的后续影响,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并且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超长期特殊国债热销,供不应求:居民存款第一个明显的去处?



5月20日,两大银行面向普通人开放了首批30年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情况简直火爆到不行。招商银行一上午就卖了超过3亿元,而小额的浙商银行更是迅速售罄。
这场国债的抢购,几乎让人感觉像是打了一场战役。
参与此次国债销售的银行销售情况较为火爆,有银行几个亿额度半个小时内基本售罄。
按照惯例来看,国债基本只面向机构投资者发售,这一次部分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额度不多,但是供不应求。
就按一个银行3亿的公开销售额度来算,2024年全年,在全国范围面向居民部门销售的国债,也很难超过百亿规模。
但是这个市场表现充分说明了当下中国国内经济环境的资产荒情况,以及对经济周期阶段的提示:



图片来源:网络
从国债热销的表现来看,其实可以理性判断,当下居民部门的存款,受到收益率和安全性双重因素的挤压和引导,开始主动进入债券市场,并且加速汇聚。
相关联的债券主题基金,一些以债券,特别是国债作为底层资产的金融产品,成为了本轮居民存款搬家的一个具有确定性的去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另一个居民存款搬家的明确方向:低风险的银行理财和保险金融吃香了?



一般的非金融企业存款以及个人存款,会呈现出在季度末的月份大增、下个月再大降的规律,每年4月、7月,这种规律都会比较明显。
例如,2023年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是2023年当年居民存款流失最多的一个月;
同样,2022年4月,居民存款流失0.7万亿元,一样是2022年居民存款减少最多的月份;
无独有偶,2021年4月也是当年居民存款减少最多的一个月,流失1.57万亿元……
纵观过往十多年,4月几乎一直是当年存款减少最多的一个月。
而除了季节性因素外,“五一”小长假的出行和消费需求在4月提前释放,也有一定的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小幅上涨0.3%。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存款利率一再下调,居民存款意愿降低,转而去寻求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
数据显示,4月份,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长了近2万亿元,与减少的1.85万亿元居民存款可谓“旗鼓相当”。
自疫情以来,不少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呈下行趋势,在此背景下,保本保收益的银行存款成为许多居民更为偏爱的理财工具。然而,随着存款的大规模增加,以及LPR的多次下降,银行面临净息差(贷款利息-存款利息)收窄的巨大压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
为抵御净息差收窄带来的负担,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去年以来,银行多次下调了包括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一系列存款类产品的利率。如今,所有国有银行与部分股份制银行的3年及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均已跌破3%。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较去年却正在回暖。据普益标准统计,今年4月“固收+”理财产品近1月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4.1247%,较3月的3.0396%有明显增幅。理财产品与债基相比仍较为稳健,更重要的是,理财产品的这一收益率大大高于不断下调的银行存款产品利率,更具市场活力与吸引力。
当然,以上说法都是财经媒体和金融机构的说辞,实际上,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利差空间受到挤压的经济环境中,银行理财或者保险理财能够给出高于存款利率的回报率,这种不符合经济现实和环境逻辑的事儿,恐怕风险绝对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小。



图片来源:网络
2024年5月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长的2万亿,基本上都集中在R1-R2这个范围,R2到头了,现在老百姓也不好忽悠了。
那么R1-R2这个级别的理财,底层资产是什么?
- R1(谨慎型):这是风险最低的一类理财产品,通常以保本保收益或保本浮动收益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极低,收益相对稳定,如银行定期存款、国债等。
- R2(稳健型):相较于R1,R2的风险略高一些,但总体上仍然属于低风险范畴。这类产品不保证本金的绝对安全,但收益浮动相对可控,如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有收益较高的地方债,城投债。
大家看出点门道了没有?
美林时钟不骗人,规律规则不会变,说到底,居民存款还是按照经济逻辑,向债券市场和债券产品转移。
债券为王,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中国股市长期缺乏赚钱效应,各种猫腻和收割套路饱受诟病,其实按照经济周期和现实来看,当下应该是股票为王,但是中国的股票市场很显然,已经失去了居民部门的信任。
所以,在中国,“债券为王”的市场表现,在资产荒的环境中,可能还会进一步持续。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一个看不见的居民存款流向:楼市新政下的利率挤压,让“提前还贷”浪潮又来了?



2024年5月底,一线城市上广深终于全部出手了。
5月28日继上海楼市出台一列重磅措施之后,当晚广州和深圳也同步宣布了救市政策:
上海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2成,二套3成;首套房贷利率降为3.5%,二套利率降为3.9%。
深圳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2成,二套3成;首套房贷利率降为3.5%,二套利率降为3.9%。
广州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1.5成,二套2.5成;首套房贷利率降为3.35%,二套利率降为3.75%。
整体上,深圳是跟着上海走,广州力度略大一点。不管怎么样,这次救市力度都是空前的。
在救市政策出来后,有人欢呼,有人破防。
欢呼的是中介,破防的是过去几年买房的业主群体。
虽然没有媒体去报道,当然很多投机炒作的群体也不愿意承认,实际上,当下不少居民在此背景下选择提前还贷,也是存款资金的流向之一。
其实即使没有楼市新政政策,2024年度的提前还贷潮仍然在持续。
居民存款对冲银行贷款,就导致银行资产表收缩,但是经历2023年的提前还款潮那一轮斗智斗勇,当下很多银行就算有800个心眼子,也知道这种还款浪潮拦不住。
所以,能拖就拖,能劝就劝,能不说就不说……
但实际上,随着到了2024年第二季度,随着民众工作和收入的稳定,提前还贷又积极开始预约了。
新政之前,各家银行也都要预约才能还款,有些银行甚至关闭了手机银行app预约功能,必须要客户到银行网点排队申请。
很多银行加大了提前还款的申请难度,导致顾客可能要等待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办理,但是相对于这么高的利率价差,还是很多民众要坚持提前还贷。
不过再仔细看原因,除了商业房贷价差拉大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调,投资市场持续动荡,理财市场收益率下降。
一个共识已经形成:在没有确定性和明确赚钱效应的当下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提前还房贷,从经济角度出发,是最好的理财选择。
没有舆论报道和市场热度,不代表这全新一轮的提前还贷潮规模不可观,所以现在大家都能明白为何主流头部媒体都要说存款搬家主要去了理财了吧?



4

趋势研判:对于这一轮最新的存款搬家动向和趋势接下来的影响,该怎么看?



很多经济动向,要联系起来看,才能看到真正轨迹线和真实趋势。
不管是提前还贷,还是国债热销,以及银行低风险理财的持续增长,实际上,都指向了同一个必然的经济结果:
2024年接下来,国内的金融机构和整个行业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一方面,存款搬家,可以改善一部分银行负债表的压力,但是这些存款,不是去了债券市场,就是对冲了银行的优质资产(房贷);
另一方面,是贷款收缩,而且金融空转的玩法被国家明令禁止:
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 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下文简称《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维护市场合理竞争秩序,强化存款利率调整效果,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在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也提出低价恶性竞争拖累经营高效企业,容易造成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将低成本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其他企业,带来企业资金空转套利问题。
多管齐下,现实教做人,金融机构和行业躺着就能轻松赚钱的好日子,肯定是没有了。
接下来,从逻辑出发,理性预判,两个可能会出现的变化:
第一,就是存款利率有进一步下行调整的压力;
第二,接下来,银行在利差挤压的情况下,必然会加大贷款业务的发力,下半年中国国内货币成本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下调。
特别是楼市政策组合拳的新环境中,在新房和存量房如此大的利率差下,就算银行不调整,存量房业主也会用提前还贷的方式,逼着银行调整。
毕竟在利率下行周期里,大家手里的存款在没有更好的出处下,提前还房贷是最好的投资理财。
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债作为底层资产的银行理财持续吸纳搬家的居民存款,会对国内经济环境带来明显的紧缩效应,而且,从逻辑出发,这不就是银行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在销售国债么?
给大家分享一个经济底层逻辑常识,那就是货币紧缩的环境,对于楼市股市而言,就不要指望什么行情了,显而易见的是,按照当下居民存款搬家的本质来看,对当下房价和股票行情,都是直接而又持续的利空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看清存款搬家的流向,能够带来哪些现实启发?



经过以上的梳理和详细分析,实际上这一轮居民存款搬家的动向和去处,包括后续可能给经济环境带来的一些影响,应该说的很清楚了。
人是需要睡觉的,但是货币和资本却永不休眠,从居民存款当下的搬家情况和趋势走向分析梳理来看,实际上,更重要的,是要看准趋势信号,并且结合自身,指导行动。
文章最后,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语言,和大家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
首先来说,从普通个体的角度,不要被一些借势楼市政策组合拳,贩卖焦虑,鼓吹房价的观点和声音所吸引,而是要看清楚当下中国国内经济环境的核心主线和主流选择,还是处于一个“去杠杆,降杠杆”的明确阶段。
其次,债券为王的时代,投资最大的考量因素不是收益率,而是安全性和流动性。
对于个体而言,实际上也是这个意思,从职业选择,到工作确定,优先考虑安全和稳定确定性,而不是看收入高低。
最后,多关注主流舆论之外,或者主流舆论不愿意大家去看到的一些经济真实动向,非常重要。
特别是保险金融,保险理财的合同陷阱和风险。
看清楚当下中国国内经济环境中,正在进行的是政策意志和真实居民储蓄的艰难博弈。


实在看不准,那就保持“现金为王,耐心蛰伏,注重安全”的主线,总不会错。


以上,就是对2024年最新一轮存款搬家的动向,进行的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相关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免费联系电话

400-8855-271

客服QQ:2524604571

服务时间:周一到周日8:00-23:30

关注我们
  • 关注官方微信

  • 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