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7日) 备受关注的 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 在深圳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论坛为期两天 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 以“创想”“起航”“逐梦”为年度主题词 云集全球顶尖大咖 共话科技发展前沿 采取“1+9+3”形式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邀约发起 论坛采取“1+9+3”形式,即设1场主论坛、9场平行论坛、3场配套活动,采取现场开会、线上参会、多端直播等方式进行。 当天论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入驻仪式的举行。至此,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 同时,论坛还举行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享邀约仪式。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共享设施共有9个,包括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精准医学影像大科学装置、鹏城云脑、超算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等。 此外,论坛上还举行了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发布仪式、光明科学城母基金发起仪式、深圳市光明致远科技基金会等重要基金会揭牌仪式等系列活动。 院士专家“论剑”光明 聚焦三大学科领域 主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创始院长兼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院士受邀作主题演讲。四位院士轮番上台,上演了一场高端的“头脑风暴”,成为当天论坛一大的吸睛点。 韩杰才院士作了题为《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与思考》的主题演讲。 他提到,“大科学时代”离不开先进的科学装置,要强化深圳特色,从国家层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的集群效应,打造多学科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以实现技术变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 叶玉如院士发表的主题演讲,聚焦深港科创合作。“我们可以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可以建设国际科技联盟,我们也可以计划国际大科学工程,还有全球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这都是深港可以为国家融入全球创客网络所作出的贡献。”叶玉如说。
颜宁院士在演讲中谈到,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将立足“四个面向”,坚持前沿科学研究、教育国际交流、临床与转化、科技创新咨询、专项资金管理等五大职能定位,打造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创新高地,致力于建设立足深圳、带动湾区、辐射全国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科技战略机构。 “深圳医学科学院(筹)是在现有深圳的教育、研发、临床格局之下,希望能够变成中间是桥接科创与卫健,打通科研与转化,基础与临床的平台,我们会脚踏实地,请拭目以待。”颜宁说。 杨学明院士在演讲中指出,先进光源在物质科学、材料、能源、生物以及新技术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代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起到引领性作用。 杨学明说,“我们在深圳推进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希望真正能产生世界上最亮的X射线,为科学研究提供非常好的平台。光源的亮度可以达到百瓦到千瓦的量级,在生物医药、大气环境、星际科学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这样的装置对推动前沿科学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9场平行论坛+3场配套活动 分期举行 本届光明科学城论坛,紧紧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建设任务,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学科领域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国际化、专业性视角设置各项活动安排。 据了解,平行论坛围绕科技攻关、产业发展、合作交流三大板块,设置9场活动,分别在4月27日和28日同步举办。 9场平行论坛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研讨大会 生物成像设施与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论坛 新材料科学论坛 第四届工程生物创新大会 第三届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产业大会 新型科技信息服务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坛 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 大科学装置规划建设运营创新论坛 光明科学城建设和发展论坛 深港澳协同创新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一个特色,也是光明科学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此次平行论坛,专门设置了“深港澳协同创新论坛”,邀请来自香港、澳门等教育、科技、产业、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齐聚一堂,以主题演讲、校长沙龙和圆桌论坛等形式,共商深港澳跨域创科合作及创新发展举措。 此外,论坛还将举办赛艇挑战赛、自然音乐会、慢行骑行等3场配套活动,为光明科学城论坛注入运动健康等新元素。 论坛拟定于每年上半年举办 提升大湾区原始创新能级 202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片区为先行启动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至此,光明科学城成为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 记者了解到,深圳拟定于每年上半年举办光明科学城论坛,以“光明·筑梦未来”为永久主题,将有利于光明科学城加快建设,进一步提升光明科学城集聚度、显示度和影响力,助力深圳更好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光明科学城多个大科学装置平台和创新载体近日均传来新进展。 其中,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将于今年投入使用。超算二期已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等设施将于今年启动建设。“鹏城云脑Ⅲ”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目前,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光明科学城,其中2所大学校区或过渡校区已正式启用,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所省重点实验室、11个科研平台加快推进。 记者 / 杨烨 杨梦同 |
一线QQ:2821046851⋅小黑屋⋅免责声明⋅一线生活-深圳论坛 ( 豫ICP备14009102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