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47 发表于 2020-1-10 09:25:58

学渣进阶之路,改善孩子的“心理效应”是基石

前言

学霸是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梦寐以求的,为了让孩子成为学霸,不辞辛劳的付出各种努力,托关系找好学校、陪读、转校等,每一份努力都是给孩子成为“学霸”的路上添砖加瓦。

一个班级里,有第一名也就有最后一名,人们总是关注排名前列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却忽略了对排名倒的孩子他们的培养该怎么改善。很多家长为此苦不堪言,不是孩子不努力,也不是家长不在乎,但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止步不前。

http://p9.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b2d34caa-55ec-4fda-9654-6a761a749cde







每个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成为“学渣”,一旦成了老师和同学口中的学渣,孩子就仿佛被钉在了耻辱柱上,饱受家长和老师的冷眼。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变的不遵守班级制度,不遵守学校规章,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等的行为。

这些心理上的变化让家长和老师都无可奈何,最终出现家长简单粗暴地进行“棍棒教育”。其实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心理效应的结果,是孩子受外界的事物的刺激,产生的连锁反应,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

还记得我的学生时代就是典型的学渣,上初中时,学习成绩其实也没有特别差,但每次考试都达不到老妈的预期,考试完最怕的事情就是回家面对老爸老妈,回家对于我来说与噩梦无异。

长大了之后回想学生时代的经历,如果考试完回家面对的不是老妈的指责和老爸的谩骂,也许后来的我会考上一个相对不错的学校。因为每次跟他们说起学习成绩,总是充斥着责备,把我和那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做对比,一次次想告诉他们我很想努力,一次次在他们的谩骂中消沉下去。最终,旷课、逃学、打架成了学生时代唯一的乐趣。

http://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dc57fa54-41cb-429c-90ba-e9d7f030716a







心理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总是双面的,心理效应也是一样,既有积极正面的一面,也就有消极负面的一面。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正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变化,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才能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改善孩子的学习状态。

如果那个时候,我的父母懂得这些,我的老师明白这些,也许今天的我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生活。那么,心理效应会对所谓的“学渣”产生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又需要如何警惕和改善呢?

“破窗效应”不容忽视,恶性循环及时扼杀

破窗效应字面意思指一栋房子中其中的一块窗户被打破,如果长期得不到修复,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破坏,甚至整栋房子遭受破坏。此效应认为如果一种不良现象不被制止的放任存在,就会将这种不良现象变本加厉的发展下去,最终可能导致失控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效应很多,比如一辆长期停放在停车场的汽车,其中的一块玻璃被人打破,如果车辆的主人没有及时修复,那么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整个车都会被破坏,轮胎丢失,内饰被破坏,车里的东西被偷走。

破窗效应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很常见,经常会因为学习成绩被责骂,最终导致孩子在行为上出现偏差,变得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等。

http://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c208812d-00c4-423f-83af-e074c896a6c0






案例

老家的邻居有个男孩,今年13岁,刚上初中,父亲是电力单位的职工,母亲是小学老师,按理来说这个孩子成绩各方面都应该不错,但事实是他的成绩在班里只能算是中下水平,但是也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别人眼里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但是,他在父母眼里就是不折不扣的“学渣”,学习成绩成了父母每天都要念叨的事情,尤其是做老师的母亲,更是不分场合的教训孩子,甚至有一次考试完,拿到考试成绩的时候,他的妈妈直接冲到班里教训自己的孩子。

从那以后,这个孩子成了班里同学嘲笑的对象,总是嘲笑他说“你妈来了,你妈又来了”。他觉得很没有面子,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之后就变的懒散,不守纪律,跟老师对着干。迟到、旷课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

再之后听到有关他的消息时,这个孩子已经完全的自闭,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眼前。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学习成绩是直接的诱因,由于学习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导致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严重失控,不分场合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和羞辱。这种来自母亲的压力导致了孩子的行为偏差,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直至后来的旷课。

然而父母在应对孩子时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根本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自认为通过自己的教育可以起到正确的作用,对孩子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偏差视而不见,才最终导致了孩子产生更多的不良行为。

http://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2b13f34d-ad1b-4c73-a606-5cda93f0728a







父母在对待“学渣”孩子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应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到底是无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

在发现自己的行为导致孩子产生不良行为时,就应该及时地制止,把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在后来的行为中的“破窗效应”,导致最终孩子失控。

“门槛效应”要善用,每天进步一点点

门槛效应是指一件事情就像登门槛一样,人的每个行为都有目标,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面对的目标都有不同,如果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比较难以实现的目标时,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能逐步的提出小目标,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为若干的小目标,人们则容易接受,也容易实现。

这种心理效应启示:想要让人们接受更大的要求,应该先提出较小的要求,一旦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也就容易诱发人们接受更高的要求,这种方法称为“登门槛”。

上学的时候都学过的一篇课文:一个小孩子报名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但是自己害怕坚持不下来,跑不完全部路程,孩子的父亲就带着孩子一起练习。父亲每隔一段路程就把路边的白杨树标记出来,然后告诉孩子,你要做的就是先跑到第一个标记的白杨树那里,每跑完一个就少一个目标。就这样,孩子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比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968653e905f487d961ee29b9e6473a2







在门槛效应中,登门槛的方法适用于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大,导致孩子给自己树立的目标过大而产生压力,既不能实现目标,还有可能岁孩子产生消极的效果。这个时候,门槛效应带来的好处就显得特别重要。
案例

我的妹妹今年初中二年级,小学开始她的成绩一直是学校的前50名,自从读了初中以后,她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刚开始的几次考试都在全班的中下水平。

为此老妈和妹妹谈了很多次,也找老师谈了很多次,总结起来就是,初中的课程和同学的学习水平都与小学不一样,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非常多,都非常用功,因此显得她成绩不好。几次考试下来,成绩非但没有提高,由于要面对老妈的压力,成绩反而越来越差。

为了激发妹妹的学习动力,她的老师找到老妈,让老妈不要给她过多的压力,配合老师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了。原来,老师给妹妹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目标,但是看起来都非常容易:每次考试的名次只需要妹妹提高5名即可,只要超过5个人,就可以让老妈满足她一个小愿望;每天的作业比其他同学多做一道题。

经过一个段时间的磨合,妹妹也做到了老师要求的事情,每天的家庭作业从多一道变为其他的新要求,而考试成绩也如预期的那样,第一次就提高了6个名次。一个学期下来,她的学习成绩已经在班里排名前列。

http://p3.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c9ecb8e9-eec7-4334-8f25-a793076815e1






案例分析

在妹妹的这个案例中,老师的教育方法就是典型的利用“门槛效应”,用等门槛的方式一步步引导,根据妹妹的不同学习阶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习成绩拆分成几个小目标,为妹妹的学习树立了特别明确且合理的目标,为她后来的名列前茅建造了一个个台阶。

其实,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孩子不想提高成绩,家长给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总是拿班里甚至年级的前几名和孩子做对比,给孩子制定的目标太难实现,才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排斥的心理,就会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对自己没有信心,对学习没有毅力。

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当前的接受能力,再考虑制定目标的范围,做到给孩子的目标始终保持在稍微努力就能达到的范围中。

这些目标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把最终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把长期目标拆分成一个个短期目标,在引导孩子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验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才能有效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晕轮效应”要避免,孩子的行为不能一概而论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这种心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有句话叫做“讨厌一个人,他连呼吸都是错的”,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也就是以偏概全。一个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好的一面被我们记住,那么潜移默化的认为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善意的,相反,一旦不好的一面被记住,那么他做什么,我们都会觉得他“不怀好意”。

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这种心理效应更是常见,也是很多家长最容易忽视的问题,甚至有家长根本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问题,以偏概全的对待孩子,导致很多孩子因蒙冤而产生悲剧。

http://p3.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e2f6d79b-aca1-42da-a085-17c077c02189







记得有一条新闻说的就是晕轮效应对孩子的影响:12岁男孩的同桌丢了东西,嫌疑最大的就是他,但是该男孩始终坚定自己没有拿,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但是,之后的日子里,但凡有人丢了东西,被怀疑的第一个人就是他。

这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一旦孩子的某种印象被父母和老师接受,那么对孩子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由此带来的伤害也是巨大的,甚至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案例

这个案例是我自己的真实经历,那时我还在读初中,平时也不喜欢学习,逃课、早退已经把我标记上了差生的标签。有次上语文课,同桌没有带语文书,就和我看一本。上课时,语文老师发现了我们两个共用一本书,就直接走到我面前,什么话也没问,直接训我:“不想读书就早点回去,上课连书都不带”。

当时的我一下子气的站起来,同桌可能是被当前的情况吓蒙了,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我就直接走出教室。当天放学后,老师把当天发生的事情告诉给了老爸老妈。毫不意外,回家后又是受到他们的训斥。任凭我如何说那本书是我的,他们始终不肯相信。

再后来初中毕业我就没读高中,而是去了技校,只想着早点不上学,早点工作,自己养活自己。
案例分析

在我的这个案例中,不论是老师还是我的父母对待没有带课本这件事上,都主观的选择是我没带,不经过任何询问作出的判断。不爱学习、不守纪律,就该被怀疑吗?事实怎么样他们仿佛并不在意,只认定他们认定的结果,毫无公平公正可言。

实际上,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晕轮效应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和态度产生主观判断,不依据事实出发,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家长会主观地认为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导致学习差的原因,无法公正的处理孩子的问题。

http://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543c2637-10da-4ee3-8d03-24e94f7f1d44







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亲子关系才能起到更有效的沟通作用,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和修正。“晕轮效应”打破了亲子关系中的公平公正,导致孩子对家长的不信任而产生逆反行为。

面对成绩差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公正的对待孩子的一切,依据事实作判断,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要表扬,做的不好的地方要批评,对待学习要有客观的评价,不能因为学习成绩否定孩子的一切。

这样才能逐渐地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对学习方法进行改善,否则只会越来越糟,导致“破罐子破摔”。

结束语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套路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孩子的健康除了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健康也同样重要,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心理效应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只是列举了三个最常见的心理效应,在孩子的学习中产生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实际发生的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心理效应的作用。

正确有效的利用心理效应,应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可以起到超乎想象的效果,父母不应该主观的认为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而是要符合孩子成长的特点和现阶段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才是正确的育儿途径。




我是90后静儿妈咪,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在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孩子教育、培养的路上一直在前进。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收藏,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文|90后静儿妈咪

图|来自网络,侵删

飘渺九月 发表于 2020-1-10 09:26:44

学习了

归来吧未来 发表于 2020-1-15 05:44:11

说的跟真的一样

qt851120 发表于 2020-1-16 14:48:15

看到真的很羡慕

琴箫和旋 发表于 2020-1-16 15:24:26

很有道理

灰色的绯红 发表于 2020-1-16 16:57:40

很有道理

江湖糨糊 发表于 2020-1-17 10:19:31

学习了

三月空城 发表于 2020-1-19 17:02:47

很有道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渣进阶之路,改善孩子的“心理效应”是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