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asnoz 发表于 2024-11-12 19:04:30

对楼市政策和动向,进行绞尽脑汁的咬文嚼字的解读分析,有用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463篇原创文章


这个世界上,最能短期内实现驱动和改变人行为的事情,就是现实和环境,这没有任何争议。
2024年当下的楼市,就把利益关联的很多人,硬生生逼成了对每一次政策发布和楼市动向,都需要通过进行绞尽脑汁的咬文嚼字,去寻找心理安慰和信心的群体了。
这个变化就很有意思,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滑稽魔幻的一幕?
说到底,原因并不复杂,不管是从数据,现实,还是从房地产行业出发的真实观察和体会来看,2024年的堪称重磅,爆裂,史无前例,诚意满满,威力十足……(此处省略1万字形容词定语)的517新政之后,楼市表现并不如很多人预期。
当然,这里不是说517新政没有效果,而是没有很多利益关联,过去长期靠房吃饭牟利赚钱群体想象中那么“立竿见影”。
新政出来还没正式满月,而且后续可能还有配合和加码的升级以及调整,现在去说这一轮针对楼市的政策大调整最终的效果和结果,未免有些浮躁。
但是,从市场维度能够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表现,是值得拿出来和大家进行一个分析和讨论的。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最新主流舆论和一些媒体绞尽脑汁咬文嚼字的分析和观点的详细梳理,从敬畏常识,尊重逻辑的角度,结合中国经济当下的两个核心模式,对后续中国楼市的可能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并且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3ddbbcba38d9472fa3f14dba5a1a590b~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2017824&x-signature=ElPdmun0Qe%2Bgz%2B%2FsN5XTfqbcBO0%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魔幻的精神自我安慰:一众媒体和自媒体的“咬文嚼字”分析,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一夜之间,国内大小楼市自媒体们,又似乎抓到新的救命稻草。
都把“去库存”和“解放思想”看做是又一个所谓“史诗级”的大招。
事件的背景其实不复杂:
根据“央视新闻”、“财联社”等媒体的报道,6月7日举行的国常会研究了多个问题,其中包括“听取关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和下一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关工作考虑的汇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2ef58cc9c5f4cb58180893de2c90ba8~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2017824&x-signature=BHvfeIzwz0I4UwwZAk3NL3Vchbg%3D

图片来源:见图
关于这项内容,具体的表述是:
会议指出,房地产业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大局。要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改革相关基础性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d5a61ee76864fe4b872494e822ee733~tplv-tt-large.jpeg?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2017824&x-signature=DFGDlSivRlMehKoTs5AEtkRu4xc%3D

图片来源:见图
这段话明确提到了“去库存”三个字,上一次正式文件中出现这三个字,还得追溯至2015年11月。
然后多家头部媒体,主流媒体进行了重点转发会议通稿内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61ece5907d894d3a82d22e40dc5a363d~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2017824&x-signature=0X8p05%2BVdEXjtLvOY60HX1oKSZU%3D

图片来源:见图
规格和频次拉满,让一众楼市关联的自媒体,似乎在依然低迷和不及预期的现实环境中,又找到跳出来嗨一把的素材了:
“去库存”和“解放思想”成为了新一轮舆论炒作和咬文嚼字,以及过度解读的关键词。
比如:“把房地产和解放思想放到一起,确实是第一次。”
比如:重要利好!那“三个字”正式重回历史舞台了!
相应的分析其实也没什么新意,绕来绕去,还是那套“房价要涨,楼市要火热,救市要发力”的结论。
当然,国常会这个级别,措辞份量和国家态度,没有任何质疑的必要和意义。
但是,无数炒房投机套利以及利益关联群体心心念念的517新政刚刚发布的时候,当时也是这么氛围,那么,这一次,会不一样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81c24a04d4a14523841ff714a7c746dd~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2017824&x-signature=NjiAQlSwB7nm0ltepqEbW8M2qM4%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结合中国经济管理的两个当下核心模式,来看看“咬文嚼字”到底有没有意义?



实际上,要理性看待这一轮楼市政策调整和国家托举刺激楼市的手段和做法,仅仅靠咬文嚼字和自我麻醉,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
不要和趋势为敌的说法永远都对,但是关键是:如何确定自己认为的趋势方向,是对的呢?
核心的东西没有变,那么一些表象,其实都不重要。
这才是重点所在。
本轮政策调整的力度,态度,以及效率,没有任何争议,市场的效果和最终的结果,还有待观察,但是,对于房地产经济,楼市,国家的管理核心模式,有没有发生变化?
并没有。
一个,救楼市,本质上还是延续了“债务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将因为楼市下行,房价承压而淤积在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头上的债务,继续尝试向居民部门转移。
债务和成本这两个东西,在所有经济模型里面,永远只有转移的可能,而不会自己消失或者能被解决。
一个,是中国这个国家“重投资,轻消费”的长期国内经济管理思路,也没有发生变化。
对应的现实影响是什么?是居民部门收入难以在国家主导投资的情况下,能够有大幅,持续上升的空间和想象力。


回到这次引发炒作的“去库存”和“解放思想”这两个词来看,实际上一一对应,更好理解:
“去库存”,去谁的库存,去什么库存,什么情况下才会需要去库存?谁来接盘库存?
“解放思想”,那就更好理解了,框架,规则不变的前提下,看谁手段和本事高,能实现上面说的债务转移工作。
核心规则不进行调整,能扭转周期和趋势吗?
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关键,只能点到为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cbb8d4cbe1f545c2b23b1591e7af02d9~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2017824&x-signature=RUBTIhhWJ2FlVhmo5sy3liOdTDk%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从本质出发,接下来的中国楼市走向,该怎么看?



接下来,理性研判:
解放思想之后会怎样?一定是更多的城市大招、新招迭出,国家为了实现去库存,也有进一步加码政策和规则的想象力。
就比如很多投机群体做梦都想要再来一次的“货币化棚改”?
还是和08年那样的,再来一次“4万亿”灌水?
实际上,同样的招数,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很有可能获得的效果和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2024年当下中国楼市政策组合拳利好氛围之下,有一个最关键的趋势问题,一定要看明白:
房价还能涨回来吗?
或者说,用最直白的投机心态来问,是中国的房价还能回到原来的高点位置,并且还能有流动性支撑吗?
事实上,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个人的观点,是除了极少数的几个头部城市,核心城市,随着中国经济真正实现复苏,以及人口持续涌入的需求挤压之下,别说恢复原价,再创新高都有可能,而绝大多数普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和楼市,包括土地财政的辉煌,已经定格在了过去几年中出现的高点了。
经济社会,资产价格的趋势都是有惯性的,想要商品房有消费品的价格稳定,又想要商品房具备沉淀居民财富,撬动居民杠杆的资产属性,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
从经济现实的需求来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甚至是银行,是都希望商品房有资产属性的。
但是过去几十年,这个属性能够提供的经济增长动能和价值,已经基本上趋近于枯竭了。
“房住不炒”概念的提出,从本质上就是国家对于这个事实的承认,既然说“不炒”,那肯定就是过去“太多炒,炒过头”了。
而回归消费品属性的绝大多数房子,最终还是由住房供求关系决定的。
那么,对于绝大多数过去“炒糊了还不自知”的很多城市和地区,当下供过于求的现实,过度建设的现状,以及实际存在的虚高价格泡沫,没有需求来消化,除了向下,还有别的路吗?
国家都在考虑房地产软着陆,哪里来的什么反弹理由?
当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也有些城市的住房市场是存在结构性的供不应求的,或者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那么这些城市房价在未来仍然会继续上涨,回到曾经的最高点,甚至超过最高点。
房价持续稳定,只是理想状态,要么经济完全停滞,要么社会实现财富绝对平均,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楼市的未来走向不难判断,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被逼的一惊一乍,都要去咬文嚼字找理由来炒作信息和预期呢?
绳子套在谁脖子上,谁才知道急,这个世界,万变不离其宗,时代会变,有些本质永远不会变。经济时代,利益驱动和关联,就是那根看不见的绳子。
说的够直白透彻到位了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321de0f7feb541f6918c9dad8a724a88~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2017824&x-signature=MsPyjBKzr6uaTLGV62esEoLiMSI%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能够给普通个体和家庭,带来哪些启发?



当然,这里也不是说要讽刺和揶揄这些咬文嚼字,大做文章的内容和观点,只是从一个直击本质,紧抓关键的角度,提出了一场讨论和分析而已。
文章最后,从普通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出发,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首先来说,不吹不黑,不空不多,对于国家当下对楼市托举和刺激的态度,没有任何质疑的必要。
让房价企稳,或者说让房价整体承压下行的速度和效率,趋于一个相对可接受,可控制的范围,是这一轮政策调整的核心目的,这一点一定要看准。
而不是还希望房价重回狂热上涨,楼市浮躁的状态。
其次,从个体和家庭的角度,对于买房这件事的认知和观念,需要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调整。
永远不要在资产价值明显被持续剥离的阶段,去对赌上行行情,必输。
也永远不要在下行阶段无视风险和承压能力极限,去加杠杆,结果大概率很惨。
最后,一些巧舌如簧的分析和花言巧语,都没有真实市场表现有说服力。
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情绪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核心规则和模式没有变化以前,千万不要轻易被带节奏和被忽悠。


以上观点,纯属善意,友好沟通。就这样。


以上,就是基于对最新国常会通稿发布以后,引发的新一轮咬文嚼字,过度解读现象的梳理,进行的一次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e81eabc2b7274ab8888c8e91c870f329~tplv-tt-large.image?_iz=30575&lk3s=06827d14&x-expires=1732017824&x-signature=41sQuJDleIzLrBpyH8uH%2FZGRGP8%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楼市政策和动向,进行绞尽脑汁的咬文嚼字的解读分析,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