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无忧 发表于 2024-2-19 13:06:37

龙华:以科技创新“硬核力”锻造高质量发展“竞争力”

深圳新闻网2024年2月1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全区GDP突破三千亿元大关;全球招商大会签约额首次突破千亿元;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排名飙升10位、升幅居全国第一;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落地……

这是一个实体经济扎实、发展动能强劲的实干龙华!

推动全国首台国产ECMO成功上市,全球首发5.0T医学磁共振成像系统;1179家企业上榜深圳市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总数位列全市第一;国高企业总数有望突破3700家……

这是地处数字经济前沿、科技“新”潮澎湃的创新龙华!

开市客华南首店落户,开业销售额全国第一、会员开卡数量全球第一;深圳图书馆北馆、深圳美术馆(新馆)全面建成开放;轨道交通“三剑齐发”,布局22号、25号、27号三条线路,新增23座站点,全市排名第一……

这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发展日新月异的魅力龙华!

从曾经车水马龙的“工业老城”到如今山清水秀“生态新城”、从曾经的“城市副中心”到如今的“都市核心区”,地处深圳地理中心的龙华区,乘着一轮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东风,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奋勇前进,奏响了一曲曲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龙华梅林关、九龙山数字城……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龙华过去一年发展的优异成绩,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龙华元素”也纷纷写进了全市2024年的重点工作中,让龙华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更加可期可盼。

“展望2024年,龙华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塑造数字化发展新优势,努力为深圳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贡献龙华力量。”年初召开的龙华区二届三次党代会,全面吹响新征程奋进号角,新的希望在每一个龙华人心中升腾。

甲辰龙年新气象,踔厉奋发新作为。今天是2024年新春开工第一日,龙华广大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奋斗激情,以争先恐后、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的必胜信心,擂响奋斗战鼓、吹响奋进号角、昂扬奋发精神,在深圳高质量发展中坚决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1 创新驱动经济稳中求进 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分量

深圳研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研一”),是龙华区去年成功引进的重量级产业项目。走进研一的实验室,工程师们紧盯反应釜里原材料的性状变化,精心调配着各种材料的比例,乍一看以为是“烹饪大师”。

“补锂添加剂这种精细化工原料,相当于‘工业味精’,占总配料不足5%的量,就能让产品性能大大增强,甚至打破‘天花板’。”研一研究院院长兼总裁助理钱超拿着一小瓶黑色粉末介绍道,该公司研发和量产的补锂添加剂,将大幅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成倍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大增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如今,研一正在龙华区布局年产能2.25万吨的新生产基地,助力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和超充之城,加快建设万亿级世界一流新型储能产业中心。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近年来,龙华以新发展理念“指挥棒”树高质量发展“风向标”,以创新驱动积极抢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

在今年初召开的龙华区二届三次党代会和龙华区两会上,“创新”一词始终贯穿区党代会报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一共出现了312次,堪称绝对的“高频词”。

以创新谋发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多年来,龙华始终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道路。2023年,龙华区全社会研发投入113.7亿元,增长5.7%,占GDP比重提高到3.85%。龙华区还坚持培优培强的思想,助推企业勇攀高峰,用创新技术敲开市场大门。目前,龙华区已建立起梯次明显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队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5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37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114家。

从工业大区到产业大区,再到数字经济核心,在创新的引领下,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龙华创新发展的主引擎,龙华数字化建设走在全国全市前列。龙华在全国率先推动信创国产化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同时全国首创地方数字孪生标准体系,还建成全市首个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湾区首家一站式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的全市首个数字驾驶舱获选“中国数字新基建优秀实践案例”。

凭借区域数字经济的先发优势,2023年龙华区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新优势,构建低空经济创新发展先导区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产业生态培育”四大难题。目前美团在龙华鸿荣源鸿创科技园区建设了全国首个物流无人机整机制造工厂;多翼创新公司在观湖街道多彩科技园建设了第一座无人机智慧空港,并于去年9月联合美团翼飞鸿天、哈瓦、中信海洋、大漠大等公司开展智慧空港试飞。

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多年来,龙华区坚持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生态新高地,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连续三年获评优秀,排名全国第一。

作为深圳医疗器械“总部引领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先行区”,如今,龙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又迎来重大机遇,一座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产、研、展、医、教、养、居”七位一体的千亿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即将在龙华崛起。作为全市首个、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集聚区,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将打造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高地。不久前,龙华区出台《龙华区关于支持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用大手笔的真金白银,全力支持植介入器械、高端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生命监护与生命支持、放射治疗、医用耗材、康复养老器械、智慧医疗等八大领域产业发展,支持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生态链资源等要素在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集聚。

此外,龙华区正式印发实施《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总体发展规划(2024-2035年)》,提出构筑“双核引领,三带联动,五区支撑”发展格局,加速推动全市高端医疗器械跨越发展,目前已吸引联影医疗、联新移动、迈科龙生物、好克医疗等企业加快入驻。根据规划,到2035年,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引进和培育重点企业超500家,年新增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00个,打造最高效的“协同创新创业群”、最健全的“产业链配套生态”、最耀眼的“中国医疗器械城”。

2 全面发力以改革开新局 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活力

改革是深圳的“根”和“魂”,也是流淌在龙华血脉中最强有力的“基因”。在高质量发展的赶考路上,龙华始终将改革的思路和精神贯穿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中,推动各领域改革全面发力、亮点纷呈。

以改革优治理,破解高密度城区基层治理难题,龙华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完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全覆盖”,创新“定格化”管理服务模式,辖区3万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入格,“多调联动 精智解纷”工作机制改革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成功探索超大城市人口密集区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

以改革促发展,龙华区深化“免申即享”政务服务模式改革,完善“龙舞华章”人才计划政策体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市率先创新“政府主导实施、利益统筹为主、国有企业运营、股份公司参与”土地整备机制,龙华刷新4项深圳纪录,累计释放优质产业空间近15平方公里,破解超大型城市高密度建成区存量土地开发难题。

以改革惠民生,龙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化教育领域改革,龙华区通过集团化办学等,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学有优教;深化医疗领域改革,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实现病有良医;深化住房领域改革,打造城中村保障性租赁住房规模化改造新模式,实现住有宜居;深化养老领域改革,构建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五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老有颐养;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实现劳有厚得;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改革,全区337家文体场馆“开放共享、一键预约”,实现文化惠民。

龙华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改革闯新路、创新业、开新局。2024年,龙华聚焦优化体制机制建设,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创新发展之钥,重点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和区“十五五”发展规划思路,从大处着眼,更高起点、更高标准谋划一批关乎机制创新、流程再造的重磅改革,积极争取国家级改革试点落在龙华。

3 精雕细琢提升城市能级 让高质量发展更有颜值

“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地处深圳中轴,龙华三面环山,一水润城。漫步观澜河,两岸水草丰美繁花似锦,白鹭徜徉在河道上觅食;登上阳台山,远眺满目苍翠绿意盎然,鸟儿在茂密的树林鸣唱。

在多年的精雕细琢下,如今的龙华绿水青山美不胜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区面貌加速蝶变,一个个城市“地标”拔地而起。

以重点片区建设为抓手,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先行示范,让城区品质更加出彩、焕彩、精彩。如今,龙华城区能级实现新跃升,北站超核绿芯·天元地标加速建设,九龙山数字城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速推进,鹭湖中心城升格为市级功能中心,龙华超级商圈成为全国级引领商圈。2023年,龙华区新增第七个重点片区,新增的梅林关片区地处深港科技创新中轴中部,作为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的重要载体,努力将片区打造为“全球数字先锋城市”核心引领区和示范先进营城理念、独具活力的产业综合城区。

七大重点片区建设项目匠心雕琢,龙华文体名片亦不断“上新”,深圳龙华书城、九龙山体育公园、简上体育综合体、龙华文体中心、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图书馆北馆……一座座高颜值且科技感满满的城市文化新地标,敞开大门喜迎八方宾朋。

从曾经车水马龙的“工业老城”到如今山清水秀的“生态新城”,2023年龙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喜讯频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龙华区生态文明建设备受瞩目,龙华代表首次登上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现区域生态文明实践的生动样本;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第九届绿色发展论坛”,龙华区“两山”实践探索实力“出圈”,喜获“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区”;作为全国首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绿色公益影视活动,2023深圳科技影视周暨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落地龙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龙华”令人心生向往,168个公园星罗棋布,285.23公里绿道是龙华人的“诗和远方”。

广拓海外“朋友圈”,龙华区国际合作中心正式启用,目前已建成全市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服务最丰富的区级国际合作服务和交流平台,友城展示、营商推介、路演平台以及42种语言4000册藏书的外文书房,为中外人才和组织机构提供高质量“一站式”国际化服务。

现实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数字城区建设蓬勃发展。龙华区率先探索全域数字化发展,以先进的数字技术为引擎,全面驱动经济体系升级、城市功能优化以及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等多维度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加快构建“数字营城、万物智联、场景驱动、空间再造”的独特数字城区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塑造着更有首位度、显示度、美誉度的都市核心。“数字龙华”这一品牌已在全国范围树立起鲜明的城区IP形象,并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

伴随区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的不断完善,如今龙华城市知名度越来越高,“数字龙华”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频频出圈。2023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九届夏季高峰会上,龙华区作为全市唯一一个开展招商推介的行政区,产业发展引起了俞敏洪、刘永好等知名企业家的兴趣和关注,龙华区现场对接洽谈企业285家次,挖掘了360集团、远东电池、鲍师傅、奈雪等一批项目。2023龙华区全球招商大会上,成功洽谈签约60个重点产业项目,涵盖大型央企国企、世界500强、外商投资企业以及龙头骨干民营企业和机构,涵盖了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医疗器械、金融等龙华区产业发展各重点领域,投资总额超1000亿元。

4 全力以赴增进民生福祉 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关乎产业经济,更关乎民生福祉,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让发展指标更有“幸福指数”,发展成果更有“民生含量”,龙华区提出,加快推动“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以人为本,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多年来,龙华区立足民生定位,厚植民生情怀,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惠民实事只多不少。2023年民生领域投入达363亿元,增长14.5%,占全区财政支出的87%。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龙华全年新挂牌成立12个教育集团,新建幼儿园15所、中小学校11所,新增托位860座、基础教育学位近2.5万座。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顺利封顶,区妇幼保健院新址破土动工,社康机构扩容提质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高分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龙华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数量超3万套,创“十四五”以来新高,樟坑径保障房模块化建造实现“三个全国第一”。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龙华获评全市唯一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连续五年全市第一。

全市率先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城区,龙华首创直播带岗产业园,区新时代技能人才学校开工建设,区人才园获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扎实开展157项民生实事、1961项民生微实事,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加速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不断变成现实……

“我们要把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心情舒畅时时记挂在心,坚持在资源投入上优先保障民生,努力让龙华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芝麻开花节节高!”在谋划2024年全年发展总体目标时,龙华区提出“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创新发展之本,奋力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上取得新突破”。

2024年,龙华区制定一系列民生事业任务目标,包括“做强‘龙华就业第一站’平台”、“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提升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新增10个中小幼教育集团,新改扩建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学校11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9万座”、“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区中医院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区妇幼保健院,新建改造社康机构5家,新增床位4670张”、“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体系”等,以百姓的幸福生活,汇聚起助推龙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来自每一个人的奋斗与创造。展望2024年,年轻的龙华区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赛道上坚持创新驱动,实干担当,努力为深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龙华贡献。来源:深圳特区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华:以科技创新“硬核力”锻造高质量发展“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