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rpetahack 发表于 2023-7-30 10:27:11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 光影交错间追寻纵横70年的“汽车印记”

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成立70周年大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HRbPD5qWmLW~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YlhMlhCjxFFwi3EomXvxUHp0jHI%3D

7月15日,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颁发“永远的奋斗者”致敬信和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HRbwEHar6cR~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xs41tHjLLd3WyicaFeqjHQuH5Go%3D

7月15日,一汽生产的第5577万辆汽车出车仪式在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举行。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一汽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

70年前,中国人“造自己的汽车”的愿望从梦想照进现实,新中国汽车工业由此展开:研发制造出第一辆汽车、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汽开创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新纪元,标注了走向汽车强国的坚实步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xEDkKj1p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gOy8piBwRjq25tbUtlfKiKQpT8c%3D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这是一汽奠基典礼大会会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HRfyFTY5a7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gZ4yxE8rrbSpl%2B1KYNXbbQn494o%3D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驶下装配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今年,一汽成立70周年。新华社吉林分社记者们收集整理一汽重要节点各类影像资料,在一个个经典瞬间中追寻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脉络。遍寻老一辈和新一代一汽员工,多次往返厂区车间、工业遗存、城市地标进行全方位采访拍摄,力求在新老照片的光影交错、历史纵深间,探寻新中国汽车工业从起步到腾飞背后的故事。在光影交错间追寻纵横70年的“汽车印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HSID7kjttgG~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Szx4%2BKem25NgL%2BMI0eOF7jWwU%2Bc%3D

汽车,是长春最亮眼的名片。

长春市东风大街,中国一汽老厂区,百余栋中式雕檐、西式阳台的红色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孕育出红旗、解放两个民族汽车品牌,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xEy6Nj7Vpr~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GkhJ%2Fh8315bFqGLwPGm6wjpWp2Q%3D

无人机拍摄的晨曦中的一汽老厂区景象(7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70年来,无数与汽车相关的经典影像长存人们记忆。本次一汽成立70周年报道,分社摄影部小伙伴从策划之初便确定了先从历史资料入手,梳理重要节点、挖掘纵深脉络的报道思路。为此,我们整理了中国图片档案馆中丰富的一汽历史资料图片,并深入一汽厂史馆、地方档案馆等地,搜集了一大批珍贵历史影像。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xFODl1VXUr~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BiIIhb9WTiNcqE5j7nhoeE4Npv0%3D

1958年8月,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试制成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xFp5uv0AzP~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nQJtBhw%2FnvvEat9I36n304AmqMo%3D

1986年7月15日,随着热烈的掌声、鞭炮声和唢呐声,一辆辆各种颜色的崭新的CA-141型解放车陆续下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xHF2LksR2z~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Kz%2Bny0vSeyrTUQ7TTyBy4rrCabQ%3D

1958年的红旗轿车生产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在跨越70年的影像中,我们看到了一汽创业的艰辛、奋斗的汗水、成功的喜悦和百折不挠的坚持,无数张经典影像已作为历史一瞬被镌刻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中。

同时,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对一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确定了许多采访人物线索和拍摄点位,为下一步开展报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yDv4YWwl3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RQJTtfTzWFDdQlcC90LwS2SQ0Ps%3D

这是1957年拍摄的一汽发动机车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老一辈的工程师,新时代的岗位能手、劳模代表、青年员工,一家三代都在一汽工作的产业工人,甚至是慕名而来“打卡”参观的游客……随着采访人数的增多,听着他们讲述各自不同的汽车故事,也使得一汽在我脑海中的形象逐渐丰满、立体起来。

采访中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说法:“在长春,你的家人亲戚中肯定有一名一汽员工。要是没有的话,那你的街坊、朋友中也肯定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yEnG03iViI~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Z4POKdPxnP2XKb4v51onypArBQA%3D

2009年10月20日,一汽解放的工人们在自己亲手生产的2009年中国第1000万辆车上签名。新华社记者 蒋林 摄

这里凝结了几代中国汽车人的艰辛奋斗,牵连着无数人的情愫和记忆。人们在此成长、工作、生活。

“乘东风、展红旗”“解放卡车、赚钱机器”“旗E春城、绿动吉林”……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主题,他们口中所讲述的故事也在随时代发展而更新:从荒原建厂、奠基立业、车型迭代,到智能制造、自主创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yFf2wst9By~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L0xWt6zIMTTATxkdecGYfg5gJs8%3D

2022年6月15日,工人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总装车间内装配车辆。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走过70载岁月,从第一辆汽车到第5577万辆汽车,站上新起点的一汽和中国汽车工业同频共进,锚定高质量发展稳步向前。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十三个年头,也是拍摄一汽的第十三年。恰逢一汽成立70周年,能够参与其中进行报道工作,是我的荣幸,也是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的幸运。

遗憾的是,想记录的精彩瞬间多而真正拍到的少。一如摄影本身就是门“遗憾”的艺术,永远期待下一瞬的未知才是魅力所在。愿能如一汽一样,始终一路向前,向阳而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yGjEtkL4Js~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Qjr7%2Fe9HhifhUDHj%2B3wquve8PxY%3D

长春市汽车广场内的汽车雕塑沐浴在晨曦中(6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HTBi9DPcRWH~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smUpb6CQ4LOEaUD1FkNNHhXLVyk%3D

每次去一汽采访,都是一次与优秀汽车产业工人对话学习的难得机会。

2023年是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从2022年开始,我与同事们就开始着手采访调研,展现新中国汽车70年的光辉历程和优秀产业工人的先进事迹。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yHO3QYf4D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oIvBTgjPfn%2FmohAGSQQi8GIv9gU%3D

7月13日无人机拍摄的晨曦中的一汽红旗创新大厦。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今年劳动节前,记者一行来到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采访。初次见到装配钳工班班长李凯军,第一印象是和蔼与朴素,根本看不出他是拥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耀眼头衔的技术“大拿”。他为人谦逊,很少与我们说起过往得到的荣誉,但谈起技术问题马上就来了精神。他对我们说:“为了手稳,工作二十多年来我滴酒不沾。”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zFOIFFvJF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w3qShizUZNNMSDgjuSz4qQGdNlo%3D

4月25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钳工李凯军打磨模具零件。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看我们流露出好奇神色,李凯军把我们引到工位上。

重达半吨的钢制模具前,李凯军一只手支撑,一只手握着笔式风动工具,屏气凝神不敢有一丝松懈,周围的空气仿佛都静止。他双眸凝视,紧盯笔尖,打磨材料飞速旋转,火花四溅。如此精益求精的工艺就是要使模具配合间隙不超过头发丝的三分之一,模具是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基础,李凯军他们将这个基础夯实,力求稳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zGV9mXuc9X~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9ZjVdR3PZWhnSN%2Ffz1BqoKHuXK0%3D

4月25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模具设备厂,钳工李凯军(左一)向年轻工人传授技艺。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长春是红旗品牌的老家,以前消费者都觉得“红旗”离自己很远,关注并不多。近年来,红旗品牌以产品创新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关键,以数字化创新为基础,以智能制造为核心,采取各种激励、鼓励措施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创新成果产出持续提升。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zKE7MV1HZG~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a50temkx9yN%2FqQ%2Bd5JV63DR4BqQ%3D

7月6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总装车间,质量保证部工人刘兴宇检查车辆。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在一汽红旗繁荣工厂总装车间,质量保证部工人刘兴宇的眼神与双手紧密配合,有节奏地游走在一辆即将下线的红旗新能源汽车的各个部位。来质量保证部工作前,刘兴宇还是个大大咧咧的男孩。随着工作时间增加,他的“强迫症”越来越严重。车身钣金件左右缝隙不匀,车门开关不顺畅,发动机舱线束接头不严……都会被刘兴宇记录在案进行汇报,修整后继续检查直到全部合格。质检是车辆下线前的最后一道关,刘兴宇他们守住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zKqCZKf6Do~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45053kcepCOXtcD%2BMSCpDXGoSFI%3D

7月6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机器人焊装车辆零部件。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现在,由轿车、SUV、MPV等各种车型,燃油车、新能源车型组成的红旗品牌矩阵已经形成。今年5月,红旗新能源销量突破8500辆,同比增长120%;1-5月销量累计25389辆,同比增长339%。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IzWv1oEF6z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nLpGEl2olzLVz385W5voypdc1MY%3D

这是在长春汽博会现场展出的红旗新能源车型(2022年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最近在社交媒体上,我经常能刷到一汽红旗车被海外消费者大加赞赏,红旗车甚至被当地消费者看作和劳斯莱斯、宾利档次不相上下的高端车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70年,一汽的成长历程是新中国汽车制造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真实体现。前辈如李凯军,后辈像刘兴宇。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产业工人为新中国汽车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

如今,新一代一汽人正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做强民族汽车品牌”为引领奋力前行,用创新和突破助力中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J0XDAygYM0t~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446%2Fsj2P1d%2BQ9eyvzOp%2BobLSD3M%3D

在位于长春的一汽红旗总装车间,工人在检查车辆(2020年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HUqfH9WIVSP~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CVhKYjMacQtq4pWcMvMZCMr9aBs%3D

街上的一辆辆红旗车,路上的一排排红房子,城市里一座座大型生产车间……一汽是“汽车城”长春独有的城市印记。对于身处吉林分社的新华社记者来说,一汽都是每年必去的“打卡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J0YH8ltDCQ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3fb6YDaA8z8LuPmCMl3wCWiS8D4%3D

7月13日无人机拍摄的晨曦中的中国一汽总部大楼。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70年的汽车工业成长史并不能让“90后”的我感同身受那个一穷二白年代创业的艰辛;但身处当下,我每次走进一汽厂房,都可以亲眼见证汽车工业向高质量腾飞。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J0ZD8bU6G4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HmNkp2PFw1eTH8C0g1JH%2FW3XcWs%3D

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焊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焊接车身(2022年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解放、红旗、奥迪、大众……我曾穿行于一汽集团各种品牌的不同车间厂房,也许照片呈现给大家的是整齐划一的生产线、忙碌的工人、先进的设备,而我最大的感受是:一汽在汽车制造业发展中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J0cH5L9VtuS~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lqg0%2FhTxm834PvkapE9Q%2FRYB59E%3D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J7智能工厂内,车间主任王一强检查智能AGV运行情况(2022年1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采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的心情。银白色的整洁车间,好像电影里的未来工厂。一台台AGV在特定车道上穿梭,全自动流水线,智能化的电子屏幕……车间主任王一强告诉我,以往装配车辆所需要的拧紧、加注等环节都需要人工操作,而现在工厂能实现全过程的数智化,全程无纸化办公,每个零件都可以用技术追溯到来源……而这与他曾经工作过的人员密集的解放卡车厂总装车间完全不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J0cs1p4s7F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fUgv%2BOba53Snm1LO7GaSdFs4B28%3D

2022年10月17日,在吉林长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焊装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焊接车身。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一汽红旗繁荣工厂,也是一个集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于一体的工厂。我来到焊装车间时,看到这里几乎没有工人,流水线上,一辆辆汽车在机器上挥舞的手臂下自主完成焊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k5J1atDlFnJeu~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6047456&x-signature=Y0SqdjukBtMU%2FP1NgeRGdjtaBB0%3D

6月12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大众长春生产整车制造二部总装二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装配车辆。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制造业的发展靠的是劳动密集。而在一汽,我看到却是更多科技力量为工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我们的民族汽车品牌正加快步伐。如今的一汽,继承了曾经的荣耀。而现在又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在高质量发展这条赛道上奋力向前。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许畅、张楠、颜麟蕴

编辑:张善臣、程婷婷、周大庆、蔡湘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 光影交错间追寻纵横70年的“汽车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