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无忧 发表于 2023-2-26 20:36:41

职场中,那些正在承受痛苦的完美主义者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巴尔扎克

3年前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人”求职时,被问及最大的缺点,那时他懊恼的说出这句话,然后配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捶胸顿足的肢体,无不诉说着这是自己最大的缺点。

但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神态、眼角建一闪而过的骄傲,无不在诉说着自己的自豪。

3年后

他终于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竭力追求极端的、不可实现的高标准,努力的希望自己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且“完美”的人,往往是很难享受完美所带来喜悦的。

曾经,刚刚步入社会时,我也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奉行者,对于我来说,如果要去做一件事。

那么从目标、计划、流程、节点都需要进行严格、周密的策划,在开始工作之前,就需要确保整个环节完美无缺。

经过长时间的“完美策划”后,我才能踏出行动的第一步,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我不能容忍有一点的挫折。

每当出现挫折,我就会陷入恐惧、焦虑之中,因为这件事情开始“不完美”起来,而一旦“不完美”则意味着我失败了。

用“完美主义”来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约束,瞬间让我变得高大上了起来,充满了自我的良好感受,但每次行动时产生的挫败,又是我不断的自我怀疑,陷入了纠结的情绪之中。

从那时起,完美主义使我感受到了痛苦,也知道了完美并不完美。

正如丘吉尔所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信奉“完美主义”的人,往往由于“不够完美”而停止行动。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931ff83a2e84f10b922545b67cc194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76209&x-signature=8ydul2CtPfURQq232tU6PN39cDk%3D

完美主义


根据slaney团队在2001年进行的相关研究表示,通常完美主义被看作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使人在思维、情绪、行动上都呈现“完美”倾向。

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人,通常希望自身是完美无缺的,不管进行任何工作、事情,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

当然,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的要求完美,恐惧缺陷的人,但他们并不一定是“完美主义者”,因为完美主义者往往对“完美”的向往与对“缺陷”的恐惧,往往是趋于极致的。

Slaney团队对完美主义者的定义为,对完美的极度渴望与对缺憾的恐惧。

01 高标准

对完美的极度渴望,导致了对自身、对他人具有极高的要求,并且随着一次次的目的达成而不断提升。

这种不断提升的标准,导致了自身无法真切的感受到完美所带来的快乐,迫使自己不断的向上攀登,直到超出个人能力的区域,转化为缺憾感。

而这种完美主义的标准,使自己经常由于无法确保,工作能按照自身设想完美进行,从而进入了行动瘫痪阶段。

是由于担忧事情、工作无法完美的完成,从而进入了对缺憾感的恐惧之中。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75aa740f-1789-417c-a313-7c96f8411de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76210&x-signature=YveiM6NI%2FwWI1GcGM2aHFA3gRuI%3D


02 缺憾感

人生本来就充满缺憾,完美人生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人生虽不完美,却是可以令人感到满意和快乐的。——亚伯拉罕·马斯洛

对完美的极度渴望,也带来了对缺憾的极度恐惧,对于完美主义来说,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因为缺憾=失败。

对于完美主义来说,完美与失败之间,并没有过度阶段,不存在完成了80%之说,并且完美主义者将所有造成缺憾的因素,都归咎为自身的“不完美”。

“活动效果没有到达预期,因为自己不完美;用户不理解这次更新,因为自己不完美”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6451e881-5d25-493f-bb84-9ab64c9bf1b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76210&x-signature=BiDWz9m9oPCre6cJ2WL2XbBJqEE%3D


03 对失败的恐惧

积极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阻碍人们追求幸福最大的因素,就是苛求完美。

因为完美,往往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计划之中,而现实是不断变化的,是多种人、物、社会、世界因素所结合的产物。

完美主义者仅仅可以控制自己,无法去控制世界、社会、同事、用户,因此往往一经行动,所有的想象、计划也就被击破了。

从而导致了完美主义一旦面临与预想不符的现实,则会进入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自暴自弃。

我曾经无数次将写到一半的稿件撕碎、也曾无数次在开启工作后主动放弃。

因为现实的不可控,产生了巨大的缺憾感,而缺憾感又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长久以来,使完美主义陷入了对失败的恐惧之中。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589203a4e0f4d9e9d474597e0a30dd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76210&x-signature=Gze90GOD3Ntzq1KQXzIZc%2B8k3ow%3D

完美主义来源于不完美


我不喜欢生命过于圆满的人,不喜欢容颜完美无缺的人,不喜欢性格坚不可摧的人。人的生命应该是丰盛而有缺陷的,缺陷是灵魂的出口。——安妮宝贝《彼岸花》

完美主义者,是痛苦的、不快乐的,因为他们既无法品尝完美的甘甜,也无法避免缺憾的苦涩。

完美主义者对完美的极度追求,使他们错过了真正的美好,如果人生是一场比赛,那么完美主义往往是极力想要第一个冲线的。

而在冲线前,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遇到的美好、遇到的感动,都是不重要的、意义微小的,而更可怕的是,完美主义者不仅错过了冲线前的精彩。

冲线后完美主义者还未享受到快乐,甚至根本没有想要去享受快乐,对于他们来说,冲线的目的是为了“完美”,冲线后还未享受到快乐的感受,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冲往下一个终点。

因此,完美主义者往往是痛苦的、焦虑的、自我撕裂的、自我怀疑的,完美主义并不是一种光环,而是一种负担。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a88e51ab-f813-4127-a273-799c256ccdf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76210&x-signature=R07aBXD0dB8dX1CpO2N98WmEb6o%3D


01 二分法思维模式

女巫是邪恶的、公主是善良的、王子是正直的。

随着西方童话故事传入的二分法思维模式,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形成了所谓的“学生思维”。

二分法思维模式造就的学生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这个世界粗暴的一分为二,形成了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思维。

造成完美主义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时的二分法思维模式,从小老师、父母,就不断的对孩子进行着要求。

“这学期60分,下学期80分,下下学期100分”

这种要求就导致了,孩子的思维成为了

100分=完美;99分=失败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导致了孩子成年后由于无法正确的对思维模式进行扭转,完美主义人格特征也就因此形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d85064db-c02f-4e90-89a8-b415b271a02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76210&x-signature=m7rDxPuRvb3hYQLu8gjxhixv5Dk%3D


02 过于注重他人评价

许多人将“完美主义”与“拖延症”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拖延症往往是由于内因导致的延迟面对。

而完美主义往往是由于外因导致的,当从学校步入职场,许多完美主义者是迷茫的,因为承担“评价”的角色,如老师、父母,在工作环节缺失。

完美主义者将自我的价值建立在自己的能力表现,而由于承担评价的角色缺失,这使得完美主义者只能尽可能的满足所有人的期望,从而躲避“无能”的标签。

完美主义的标准不断提升也是取决于此,对于完美主义来说,无法享受完美所带来的乐趣,导致别人的正面评价造成的效果无法持久。

甚至于有部分完美主义者,即使受到了他人的正面评价,也无法选择相信,反而会怀疑

“他这么表扬我,是不是因为我工作不好,又不想破坏我的自尊心?”

03 以恐惧驱动的内核

对失败的恐惧与对完美的向往,形成了互为因果关系,由于恐惧失败,从而向往完美,因为向往完美,从来恐惧失败。

这种互为因果导致的完美主义者的行为内核,有时是由负面情绪所驱动的,这种负面情绪所驱动的完美主义,根源在于规避、逃避评价者的否定、责备。

“上次考了100分,这次怎么只考了99分,你不是我孩子,我孩子没这么笨”

“这个学期期末考100分,我就奖励你一台电脑”

这种严苛、高强度的评价与要求,致使孩子不得不完美,而这种由负面情绪驱动的内核,也就造成了孩子的努力、付出动机,是出于逃避恐惧,而不是主动追求。

这就是为什么,完美主义者往往无法在达成完美的目标后,获得足够的快乐,因为目标是为了逃避批评、责备的恐惧。

04 抓不住重点

最后,除了以上的幼年、外在因素之外,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完美主义的人往往无法抓住重点。

这种无法抓住重点,并不是由于自身知识首先导致的盲区,而是对工作所有细节的高要求,产生了思维上的盲区。

如果要进行一次活动,来刺激用户复购率,那么此次活动的重点就是复购率,而完美主义者往往纠结于寄希望有复购率,又希望有新用户流入,又希望突破客单价,还希望用户可以长久留存。

但想要实现这种理想中的结果,并不是通过一种合理的策划就可以实现的,本质上这种梦幻般的活动,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但完美主义者往往无法抓住“复购率”的重点,纠结于如何让这次活动完美,使得自身只有20%的精力用于了“如何提升复购”。

而80%的精力用于了如何让活动完美,如何能同时提升多项的数据,这种对虚幻的追求,往往使完美主义者无法踏出实施的一步,或者踏出后受挫产生了强烈的失败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9caf7bd001048009591be48111f71f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76210&x-signature=rpOu4c6vjRrVe43LPCtuR4z%2FSc0%3D

完美与卓越

过于注重他人的评价,对失败的恐惧、担忧被贴上“能力不足”的标签,这些负面情绪成为了驱动完美主义者行为与准则的内核。

在这种内核的驱动之下,完美主义者并非是为了达成完美以满足自身期望,而是为了规避失败而不断的对自己进行高标准要求。

在这种状态下,完美主义往往是不快乐、不幸福的,那么,如何克服完美主义带来的负面情绪?

01 转化二分法为三分法

中国从古时起,即使三分法思维模式,不论是儒家的中庸、道家的守中、佛家的中道,都属于三分法思维模式。

而随着西方文化的进入,童话故事对青少年思维造成的影响,导致了许多人受限于二分法思维模式。

这就是完美主义者往往将完美与失败作为对立面的原因,那么想要挣脱完美主义造成的负面效应,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化思维模式。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cc52af097a8540b0883415cb3001434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76210&x-signature=oniCy9bu6jaU3H8MjQXRMA1Kvjc%3D

二分法看重的好坏、对错、是非,有助于青少年的思维判断,而进入成年后,我们不仅需要看清是非是非对错,还需要认识到是非之间存在着是中有非、非有有是的情况。

从辩证角度来看,三分法思维模式更加贴合实际,在100分的另一面并不是0分,而是存在多个分数,在工作完美完成的另一面也不代表失败,而存在着优秀、良好、勉强合格等多种情况。

在当今职场,每个人需要负责多项精细的工作,不说做至完美,即使是每项工作都保持着良好的结果,就已经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人才。

02将追求完美,转化为追求卓越

林肯作为一名伟大的总统,生平中也充满了失败,经商破产、精神崩溃、大选落选,但这些不断的失败并没有导致他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最终他还是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总统。

哈佛教授TalBen Shahar,在一次公开课中讲到完美主义其实是一种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

Shahar教授建议将自己“追求苛刻的完美”转化为“追求可能的卓越”。

完美主义者通常苛刻的要求工作从初期开始到结束都是完美的,但这种完美是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那么与其去追求这种无需缥缈、遥不可及的完美,不如将目标分解为一次次的卓越,也就是将目标分解为短期的、可操作的小目标。

通过不断的完成小目标,强化自我效能,积累信心与经验,总结与复盘工作内容,如此一来,才能既可以享受工作的过程,也可以享受卓越的结果。

03 接纳自己

经由欣然、欢迎地接纳自己的痛苦,竟然会感受到极大的祝福,同样的能量--恨转变为爱、痛苦转变成乐趣、凄惨转变成喜乐。——奥修 《智慧之书》

正如前文所说,完美主义者往往过于注重评价者的想法,为了逃避来自评价者的负面评价,而不断的去对自身进行高标准要求。

小时候错误的价值观塑造,造就了个人价值=能力发挥+他人认同,但实际个人价值是无法用公式来进行解答的。

那些不完美的并不会损害我们的个人价值,正如在奇葩说中有一期,詹青云在回答如果有喝掉就可以化解自己所有悲伤的忘忧水,自己会不会喝时,说道:

那些曾经使我悲伤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的一切。

失败不过是痛苦的好事,撇弃寻求正面评价,而去接纳自己,才是治愈完美主义的,不二良药。

最后

对完美的追求,带来的是不快乐、不幸福与不满足,实际上完美并没有在现实存在过,完美是一种虚无缥缈、触不可及的虚幻梦想。

而放弃追求完美、允许失败的存在,重新接纳自己,才能走出更为卓越的人生。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场中,那些正在承受痛苦的完美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