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asnoz 发表于 2022-12-30 11:04:13

中轴线上的《名人》故事(40)

启功,姓启名功字元白

启功在8岁的时候,随着家人从河北易县回到北京。1920年迁居在黑芝麻胡同,一直住到1957年被打成右派。以后由于生活拮据,启功携妻子章宝琛搬至新街口西小乘巷胡同的内弟家。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搬回北师大教职工宿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8be0fba33f34255919ddb8970330e6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7732807&x-signature=QS2EEIQkQnHO6FroYHEPvMhklQ4%3D

启功
一次,师大收发室送来一封信,上书“爱新觉罗·启功”收。启功在信封上郑重写道:“查无此人,退回”。他对工作人员说,我既然叫启功,当然就是姓启名功。有的人说您不是姓爱新觉罗吗?现在很多爱新氏非常夸耀自己的姓,也希望别人称他姓爱新觉罗;别人也愿意这样称他,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恭维。启功却说,这实际很无聊。事实证明,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乐道呢?这是我从感情上不愿以爱新觉罗为姓的原因。
启功说:“我虽然不愿称自己姓爱新觉罗,但我确实是清代皇族后裔。我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雍正的第五子名弘昼,是乾隆皇帝的异母兄弟。乾隆即位后,封弘昼为和亲王。”
这就是那个慈眉善目,平易待人的启功。在他和善的内心世界中,却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做人准则,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始终保留着独立的性格和人格。在北师大他的家中,求字买字的人络绎不绝。但他始终保持着文人的清高,不愿给那些捧着巨款求字的富商们挥毫。而对于友人,对那些曾经帮过他的人,则是有求必应。
陈垣先生逝世后,启功一直难忘知遇之恩,总想用一种方式来纪念老师,表达缅怀之意。启功的成才之路并不平坦,而每每在十分艰难困苦之际,总有一个人施以援手,那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启功能进辅仁大学并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到老,离不开陈垣力排众议,慧眼识珠,将初中学历的启功从一株幼苗,精心培育成“参天大树”。所以启功由衷地称他为“恩师”,且几十年如一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ce15fb6307a41ada2fd46de6992881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7732807&x-signature=8yLuHD%2FmpgeqEJ6LIvBF7slO4UU%3D

启功与赵朴初先生
启功对待陈垣的尊重和爱戴,大有“师生同父子”的感觉。表现在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上,启功都是按照满族皇亲的礼数,年年春节都来给陈垣拜年,而且要行大礼。据陈垣的孙媳曾庆瑛回忆说,她曾亲眼看到启功先生毕恭毕敬地给陈垣磕头拜年,那情景真是令人感动。
启功回忆说,抗战胜利之后,辅仁大学教授英千里出任北平市教育局局长,邀请启功去教育局做事,薪水比一般教师高一些。为此,启功请教陈垣老师定夺。陈垣直接说:“学校送给你的是聘书,你是教师,是宾客;衙门里发给你的是委任状,你是属员,是官吏。你想想看,你适合干哪个?”启功听后恍然大悟,立刻婉言辞谢了英千里的委派,依旧在学校教书育人。
自那之后,启功与老校长陈垣长相厮守,再也没离开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直至生命最后终结。特别是在“文革”岁月中,启功这样出身背景的人,自然沦落为“牛鬼蛇神”,被剥夺授课资格。郁闷之时,忽然有人通知启功,说军代表要找他谈话。
启功听了心里顿时发毛,深知军代表是最高领导,急忙来到办公室。结果那位军代表不在,他就问其他人说有何事?其中一位说,是关于“二十四师”那边要调你过去。启功听了这话,当时就蒙了。在回家的路上,启功边走边想,我和军队向来就没有关系,莫非要把我继续看管起来?他想到自己被剥夺教师身份和地位之后的痛苦,内心中十分渴望恢复自己的政治生命。于是,暗下决心,只要宣布归队,就是去军队锻炼也是条出路。
第二天,启功连忙赶到办公室,见到军代表后方弄明白原委。经过研究决定,党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也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信任,要他借调到中华书局工作,校点“二十四史”,也就是《清史稿》。启功听到此,方一块石头落了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3ad28b8758a4a759e2bd78ac9203a6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7732807&x-signature=V1aA0INgX5YxZZNbv3FY3QMr2jM%3D

启功与妻子(前排)和他的母亲(后排)
自1971年至1977年,启功迎来“文革”期间最稳定、最顺利、最舒心的一段时期,每天都心情愉快地来到新单位——中华书局上班,真正干起了老本行。
启功先生在中国当代的教育、书画、鉴定等方面都有涉及,而且还是行家,另外对古典文学、诗歌等也很有研究。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九三学社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去世时93岁,高龄人生必然所历非凡。他1岁丧父,10岁失去曾祖父、祖父,工作不顺,险阻不断。45岁时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文化大革命中被勒令抄写大字报,后风雨同舟的老伴又病逝于“十年浩劫”中,骨灰荡然。启功一生无儿无女,妻子去世后,他一直过着孤独而清苦的生活,晚年陷入疾病折磨。
2005年6月30日凌晨,启功先生魂归道山,给我们留下丰富遗产和无尽哀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轴线上的《名人》故事(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