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rpetahack 发表于 2022-12-14 13:44:57

非凡十年丨漳州:花果之乡 质量兴农

从2012年到2021年,从532亿元跃升至992亿元。10年时间,漳州市农业总产值几乎翻了一番。

作为农业大市,漳州交出了一份傲人的成绩单,今年更是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E3jLzaH5KPnox~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358826&x-signature=SG45X7V0GnVjKGcFrhwrjhglEPQ%3D

农博会花博会开幕式上,游客与三角梅打造的孔雀合影。 白志强 摄

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区,农业大市漳州素有水果之乡、花卉之都、食用菌名城、水产基地等美誉,是全国首批全市域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首创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漳州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去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2%,增幅居全省设区市第一位。

工业理念经营农业

夏日里,在漳浦县官浔镇康庄村的坤山农业专业合作社育秧大棚里,晚稻秧苗长势正旺,合作社负责人王坤山正将一盘盘秧苗搬运到大货车上,准备运往周边的一片大田上种植。

采用工厂化育秧是该合作社的主要特色,一条流水线每小时可育25亩大田用秧,从种子到秧苗,整个过程20多天,效率是传统人工育秧的几十倍。“早稻在上个月已全部机械收割了,一部分田地续种毛豆,另一部分则续种晚稻。”种了一辈子水稻的王坤山说,如今的工厂化育秧要比传统育秧更整齐、更健壮,壮秧可使每亩田地增产70公斤稻谷。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E3jM0G45Y1Yb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358826&x-signature=lr1uAFVPCbSq7PlfSSMsb2S4BMk%3D

万怡果园里农民正在采摘百香果。郑文典 摄

在芗城区凤嘉园食用菌合作社的厂房里,生产线上的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将采摘下的杏鲍菇打包装箱,整个过程全部采用工厂化生产。

“从农村简易竹棚里种蘑菇到现在工厂里‘生产’蘑菇也就这10来年的事。”芗城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副站长柯月华说,从2009年起,该区开始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推进食用菌产业由传统种植模式向工厂化生产转型,像这样的食用菌合作社已遍地开花了。

这些都是漳州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的一个缩影。漳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蔡志斌介绍说,这几年来,漳州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经营农业,先后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打造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引领创建平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省级产业强镇1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2个、市级漳台融合发展示范基地11个。

培育品牌做强产品

近日,在诏安红星乡紫梅山庄的青梅标准示范园内,果农张镇武正忙着给果树浇水,这些青梅承载着他一年的希望。

青梅产业是诏安县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县种植面积13.3万亩,年均产量10.5万吨,年产值60多亿元,带动13.5万名山区农民实现就地就业。

“10多年来,农民不当的采摘手法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更使得产业面临危局。今年初,诏安县以资金鼓励引导农民采摘青梅从‘敲竹竿’变为手工摘,从源头把控青梅品质。”红星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李东滨说,改为手工摘后,收购价普遍涨了三成,整个产业走出了持续多年的恶性循环,明年将进一步扩大手工摘的面积。

“十二五”期间,漳州充分发挥区位、气候和山海资源优势,重点扶持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许多外地游客来到漳州后,惊奇地发现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水果:云霄的枇杷、龙海的杨梅、平和的蜜柚、南靖的香蕉、华安的沃柑……此外,还形成了漳州水仙花、蝴蝶兰、双孢蘑菇、白背木耳、天宝香蕉、平和琯溪蜜柚、云霄枇杷、诏安青梅、东山水产品、南靖麻竹笋和金线莲等县域特色农业“名片”。

特色农业产品,同样需要争创品牌。2011年,漳州在涉农商标方面有驰名商标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2件等。

“漳州不断推进品牌强农,加大农业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创建。”蔡志斌介绍说,目前,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各1个、福建名牌农产品(含加工品)156个、地理标志商标(产品)142件;全市共有23件涉农商标获得驰名商标保护,产业区域特色的形成,以及品牌农业建设,提升了漳州农产品的美誉度。

绿色理念蔚然成风

农业发展求量更要求质。漳州始终坚持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

傍晚时分,在芗城区天宝埔里大洋万怡现代绿色农业示范片区内,百香果园里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一个个拳头大小的黄金百香果从网格中间垂挂下来,果香四溢,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装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E3jM0n1PrmuD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358826&x-signature=9AbnjevO%2FG7u6N64XDbZz12KJcQ%3D

漳州龙海区国家农业示范区东园核心区 白志强 摄

示范区采用生物防控技术、自动在线控制肥水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追溯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管理。“最近正在采摘钦蜜9号的百香果,这片共500亩的百香果,每年产季从五六月开始采摘,可以采摘到12月底。”万怡农业总经理助理许荣秀说,这里全部采用绿色无公害的种植方式,种出来的百香果个头大、甜度高,所以市场售价更高。

10年来,漳州市稳步推进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建立了包括万怡农业在内的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库216个,2019—2021年已实施创建165个,2022年已确定56个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蔡志斌介绍说,绿色农业产品价值更高让许多农民尝到了甜头,10年间,实施农药化肥使用量减量化行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地进行,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22.48%、17.6%。

“漳州坚持质量兴农,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为抓手,着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蔡志斌说。

手记

勤耕十载 农业强市

“插根扁担都会发芽”是历代漳州人对这片肥沃土地的热爱与眷恋。

的确如此,漳州地处九龙江入海口冲积平原,气候宜人,适于农业种植。自古以来,得益于良好的地理环境,气候温和湿润的漳州物产丰富,成为闻名中外的花果之乡。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E3jM1JCSOgpf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358826&x-signature=QEIvheACuqe44j%2Fa%2Bbu4fZ4ociY%3D

新建的南坑第二幼儿园内,孩子们在自由阅读。白志强 摄

农业一度是漳州经济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农业立市”也曾一度是漳州的主基调。后来在大力发展工业时,漳州人也没有放弃农业。

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漳州在工业和农业中探寻出“以工业化发展农业”的路子,作出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谋划经营农业”的决策部署。

十年间,漳州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工业化、产业化思维,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产业特色化、主体法人化、营销品牌化、发展绿色化、服务社会化。

勤耕十载,汗水换来新收获。从532.73亿元增长到992.57亿元,翻了近一番,正阔步朝着年底迈入千亿元大关而奋进。

这也意味着,漳州这个花果之乡,已从“农业大市”加快迈向“农业强市”,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E3ls84C6kNRA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358826&x-signature=8G%2BgIaxmsXFeqyC86rM%2B90Rmy7Q%3D

来源:福建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非凡十年丨漳州:花果之乡 质量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