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毛主席见到一位老人,激动地喊了一声:老班长
1956年4月,在北京体育馆举行了一场全国先进生产者表彰大会,到场的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还有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现场气氛非常热闹,在人群中,有一位老人身穿中山装,满面沧桑,嘴角却挂着乐呵呵的笑容,显得很憨厚,也有点不起眼。
但是,当毛主席看到这位老人的时候,却激动地喊了一声:“老班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f0246bb7d304742a722a2de6450d46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217854&x-signature=GOs%2Fk6aFU%2FcBJ0dNuoxR8uUEwV0%3D
那么,这位被毛主席称为“老班长”的老人是谁呢?
实际上,“老班长”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只是一位平凡的老红军,名叫李开文。
李开文生于1898年,是安徽金寨县槐树湾乡人,因从小家庭贫困,长大后就加入了红军,还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一次转移的过程中,因敌机轰炸,李开文受了伤,不得不转到炊事班,成为炊事班班长。
红军开始长征后,因为环境恶劣加上粮食短缺,不是每天都能生火做饭,而等到做饭时,潮湿的天气又导致柴草阴湿,很难点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开文在行军时就把柴草揣在身上,利用自己的体温把柴草烘干,因此,到了做饭时,他的灶火总是第一个点燃。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680ed224d5c4122b12a1221fde4e55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217854&x-signature=U2W0wyLJdb%2FSxj1GeXclsYoJu4U%3D
大家一开始不知道什么原因,都问他是怎么做到的,李开文却没有告诉他们,因为把湿漉漉的柴草揣在身上非常难受,他不想战友们跟着受罪,就说需要干柴就来找他,他有办法。
时间一长,大家还是知道了他的“秘密”,都被李开文的无私精神所感动,都亲切地叫他“老班长”。
一来二去,连毛主席都知道了李开文的事迹,跟着大家一起喊他“老班长”。
长征结束后,李开文被任命为中央特灶班班长,负责毛主席等领导人的伙食。
那时候,无论是领导人还是战士们的伙食都很简单,李开文担心毛主席等人的营养跟不上,就拿出自己的钱买猪肉,做成红烧肉,给毛主席等人增加营养。
李开文做的红烧肉非常好吃,毛主席也赞不绝口,还特地起名叫“老班长红烧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011ef986632410eb840eeb5b1a622b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217854&x-signature=a5cbEOBGQT6DUp63eu%2FNvW6ys1k%3D
不过,毛主席吃过几次后,还是叮嘱他以后不要做了,因为现在红军的条件还很艰苦,等战士们都能吃上红烧肉了,再来给自己做。
毛主席的廉洁作风,深深地打动了李开文,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既要保证毛主席等人的营养,也要尽量节约每一分钱。
对这位尽职尽责的“老班长”,毛主席也是非常感激,1949年中央机关干部学校成立后,毛主席就推荐李开文去学习深造。
从干部学校毕业后,组织本来要安排李开文去天津糖厂当厂长,但李开文自知没有那个能力,就婉言拒绝了,说希望能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支援农村建设。
临行前,李开文去向毛主席道别,毛主席很舍不得他走,叮嘱他一定要经常写信给自己报平安。
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知道他的身份,要给他安排重要的职务,但李开文再一次婉拒了,而是主动要求去响山寺粮站当站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951e18da53c4e538c4b1e33a70e41f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217854&x-signature=GA77vrbRjbbvjFxRBqiylMyMMKI%3D
在看守粮站时,李开文经常给大家讲过去的革命经历,教育大家要谨记毛主席的教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闲暇时,李开文还会做红烧肉,让大家都尝尝连毛主席都赞不绝口的美味。
1956年,召开全国先进劳动者表彰大会,李开文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也在受邀之列,并在大会上被毛主席认了出来,还邀请他去家里做客。
在毛主席家里,李开文又给毛主席做了一次红烧肉,圆了自己多年来的梦想。
临别时,毛主席还把自己穿过的一件大衣送给了李开文,李开文一直舍不得穿,经常拿出来看看。
1992年2月29日,李开文在家乡去世,享年94岁高龄。
#头条创作挑战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