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rpetahack 发表于 2022-12-11 15:23:55

你做家长是固定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父母是什么人,比做什么重要

文丨福林妈咪
一位父亲叹息:“第一次做父母,不容易啊。”
旁边的女儿一蹦三尺高:“我还第一次做小孩呢,我就容易吗?”
父亲无奈地苦笑一下:“也是哦,都不容易。”
母亲恳切地对女儿说:“我真的很想做个好妈妈,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做,你告诉我好不好?”
她女儿气笑了:“我教你做妈?那谁教我做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5e398e4ff52646d98de52eb951bfd84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105267&x-signature=myjnCxxeUC6xZyOQfShgqj4ECdo%3D

这段对话虽然好笑,但却充满了无奈,因为爸爸妈妈该怎么教孩子,是个真实存在的困扰啊。
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大部分只有一个习得途径,那就是我们的父母是怎样对我们的。
记录片《他乡的童年》的导演周轶君曾经讲过一段自己教育孩子的感悟。
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对孩子说过的话特别熟悉,仔细一想,哦,这和小时候妈妈对她说的话一模一样,她就惊住了。
“有一个阶段你会特别不想变成你妈妈,但有一天你会发现,好像你身上一定会很多他的轨迹在那里……”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05b4daf91fe4e29b36af3d8b1449c3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105267&x-signature=KDljpUTN4%2FlV499sLbVERC693tk%3D

养育孩子变成自动驾驶模式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自带剧本。
当每对父母手忙脚乱地上岗时,他们早年植入和习得的人生剧本就自动开启了,每个人仿佛无师自通地以家族传承的剧本开始演绎父母的角色。
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构建了两套人生程序。
一套是如何应对父母的程序,里边记录的是从婴儿到十八岁之间应对父母的策略和体验:
如果婴儿时被母亲忽略,除了躺在床上拼命哭叫,实在没有什么策略可以影响到父母,这时你的人生程序中就记录了无助无力和绝望悲伤的感受;
如果婴儿时母亲经常阴着脸不说话,婴儿就会拼命讨好母亲,此时脚本中就记录了委屈和愤怒的情绪体验;
如果父亲一喝酒回来就骂人,他在小心闪躲的同时,也在脚本中记录了面对父亲时的恐惧和愤怒的感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7542823e6944075a419742aba6a210e~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105267&x-signature=apF7t1jnn3WPywSxWzQDVdgOAlU%3D

另一套记录的是孩子从出生开始到十八岁之间,父母对待他的行为脚本,我们不妨称之为“内在父母脚本”。里边记录了父母对待他的态度和方式:
是温暖、呵护还是冷漠、疏忽,是肯定、支持和关爱还是挑剔、指责和虐待。
从表情到语气、从动作到眼神,全套模仿和内化,“小大人”一样的孩子,模仿起父母来那叫一个惟妙惟肖。
一个人十八岁之后,他的性格兼有四个角色的混合:“内在小孩剧本”有一套应对母亲的角色,也有一套应对父亲的角色;“内在父母剧本”有内化父亲的角色,也有内化母亲的角色。
这些剧本深深地烙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就像川剧中的变脸,我们的一生就是在设定的四张脸谱中成为自己,难以超越。
孩子成年后,带着这两套脚本、四个角色,开启了行走江湖的漫漫人生路。
做父母需要学习和反思
自体心理学大师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除非经过学习和反思,否则,必然会原汁原味地把上一代的养育模式复制到下一代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f3a2a1d729f4de58cb81f7945f9419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105267&x-signature=Rs%2BAMDo9PwdPYplv3G4sH%2FDwkWU%3D

有位妈妈在觉悟后说:我经常在儿子身上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同时也常常感到自己好像母亲附体。
父母也是从婴儿长大的,当年他们的人格水池里被他们的父母灌注了什么?是自信热情还是麻木不仁?这些因素不仅决定了他们一生的幸福感,也决定了他们作为父母时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和爱的能力。
有位产后抑郁的妈妈说:“我生孩子时,是在婆家坐的月子,我也清楚婆婆和老公对我的照顾已经很到位了,孩子也正常健康。按理说我不应该再有什么不满意,但不知道为什么,还是莫名其妙地每天黯然神伤,觉得未来混沌迷茫,人生没有希望。”
实际上是她早年的负面压抑情绪重新上演了。
做父母,觉察情绪最重要
方法不重要,道理不重要,莫名其妙而来的情绪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只有找到这些情绪的源头,并管理好这些情绪,才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那么,这些挥之不去的情绪从何而来呢?
如果父母早年的人格水池里负面压抑的情绪太多,孩子的行为就很容易勾连出他们的负面情绪。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4721d73ff94402ab7f40b5bf05efef6~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6105267&x-signature=GTsIU0P5BPoo%2BK4n%2Bia6Fe6REF0%3D

比如,当孩子一淘气,父亲的情绪“蹭”地一下就冒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化成对儿子的暴力冲动,“嗖”的一下给孩子一个耳光,完全没有思考的空间。
实际上,孩子的淘气是天性,但可能因为父亲自己小时候被他的父亲施以暴力,就相当于往他的人格水池里灌注了很多委屈、愤怒和破坏冲动。
孩子的调皮勾起了父亲的情绪,父亲不受理性控制地向自己的儿子扇去一记耳光。
《论语》讲“三思而后行”,就是希望给情绪一个转念的机会,不要让孩子作为自己“情绪”的容器。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才能不被人生剧本左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做家长是固定思维还是成长型思维?父母是什么人,比做什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