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及房地产 扩需求、化风险与楼市紧密关联
每年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都被视为观察来年宏观政策方向的窗口。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相比,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房地产。而上一次没有提及房地产还是在2019年年底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不过,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的无论是扩大消费还是风险控制,都与房地产紧密相关。在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在扩大国内需求上,房地产是最大的内需;而防风险,更是房地产工作的重点。
“房地产政策部署基本到位”
虽然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未提及房地产,但业界普遍认为,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精神将会一直被沿用下去。回顾4月29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其中强调“房住不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李宇嘉表示,目前的房地产政策部署,已经基本到位了,形成了涵盖供给端、需求端的“一揽子”政策体系。比如在供给端,部署“保交楼”,包括落实地方主体责任,提供专项资金和无息贷款,纾困房地产风险处置的“三支箭”也已发出;在需求端,近期国家降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各地积极提振需求端活力,热点城市也开始出台政策刺激需求,比如成都、西安等地调整限购或限贷政策。接下来,关键是政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率。
“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处理,国家有基本的政策设计,即只要在供给端保证交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在需求端降低利率、鼓励刚需和改善,保持市场一定活跃度,对冲风险下行,剩下的都交给市场来解决,允许风险有序释放,贯彻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李宇嘉如是说。
不过,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在过去的各类会议上,房地产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的提及频率比较高。但是,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更强调总基调,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住房消费需求会有新的提法,且一些细分的刺激住房消费的政策也会出台。
综合来看,虽然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没有提及房地产,但是无论是扩大消费还是风险控制,都与房地产紧密相联。比如,此次会议提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高,稳住了消费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其中,房地产是最大的内需,包括购房需求(刚需和改善)、3亿新市民的租赁需求以及存量住房和社区服务需求等。
对此,李宇嘉认为,相比于刺激需求,供给端的改革更加重要。近期,楼市需求端政策刺激不断,但效果不好。问题的根本在于供给端。在房地产领域,要稳市场,要补上公共配套的短板,推进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等公共住房供应。目的是让供给和需求能匹配,让供给适应需求,需求反过来再牵引供给,实现供给和需求的高位平衡。
防风险是房地产工作重点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在李宇嘉看来,强调精准有力的货币政策意味着,“三箭齐发”会在明年开始落地见效,也就是市场化资金精准投放到“保交楼”、风险处置、资产收并购和公司重组等方面的贷款、债券、股权融资会明显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此,严跃进表示:“涉及房地产目前的风险,需要密切防范‘保交楼’、债务违约和销售三个领域的风险,尤其是防范风险蔓延至银行等金融部门以及优秀房企的层面。”
众所周知,自2021年年中以来,在房地产行业,不断有房企出现债务违约,进而引发停工、“断贷”事件。一时间,保持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成为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内的共同心声。
展望2023年房地产行业,李宇嘉表示,最重大的工作就是防范风险,防住风险包括防住不发生重大金融违约风险,防住不发生大面积的无法交楼的风险,防住不发生房价明显下跌导致的踩踏风险(踩踏式挂牌、踩踏式挤兑)等。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认为,现阶段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处理模式和处理范式,针对隐性债务、房企流动性都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工作举措,而进一步要强调底线思维,也有望推动具体的政策措施,从防范风险蔓延逐步向控制风险演化、化解风险苗头的前端转移。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