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asnoz 发表于 2022-11-21 13:11:45

2022年,关于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几个有段位的认知和分析观点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408篇原创文章:


时值周末时间,聊点有深度,有价值的内容。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铺垫,将从一个行业内的角度,一个真正的地产人角色,以及民营房企决策层的高度,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聊一聊对2022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的几点重要研判和分析观点。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0b5166b30274d64974b8a72eb77d41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371151&x-signature=kmlKf85cmynqNtgMLu57gUX8L%2BI%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一个重要,但是被忽视的动向:政策救市,工具箱见底?



2022年其实从年后3月份左右开始,一轮席卷全国的政策救市就已经全面开启,但是大半年过去了,实际上现实是个什么效果和结果,无论是从宏观数据的角度,还是从现实体感的维度去看看,可能连差强人意都算不上。
政策救市的边际效益都开始衰减,这才是人间真实,这也让市场和民众产生了一种博弈心态,那就是“等大招”。
各路利益关联的群体,声量很大,2022年11月份,金融支持16条的出台,恨不得把天都给吹破了,搞得好像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马上就能ICU到KTV无缝切换,开启喝大酒蹦大迪的新一轮狂欢。
实际上,真正的大招到来,绝对是无声无息,甚至不被重视的,这些情绪和炒作可以理解,但是太过浮躁。
大家没有发现真正的利益主体,也就是各地政府,各路开发商,是不是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低调,谨慎的态度?
其实,只要生意做到一定规模的人都应该明白,金融支持政策,是最典型的“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利好,堪比高额保险真的遇到点事儿了,遭遇保险公司高薪聘用的法律顾问和精算团队的意思。
一个被市场和很多人所忽视的动向,其实已经揭示了当下中国调控政策的现实困境。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城市地方政府响应国家稳楼市政策,纷纷放出大招,苏州、济南、郑州等地政府相继出手回购商品住房,以实际行动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
政府回购,先不说后续产权归属政府的这些商品房如何使用,经营和流通,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政策工具箱见底的信号。
不谈什么宏观,大局观这些虚的,从经济和商业的逻辑出发,任何生意,只要做到了债务转移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难以为继的现实信号。
这个结论,值得大家多看几次,反复体会,特别是有做过生意,有商业逻辑基础的朋友,恐怕更有共鸣。
从信息,经济测算,包括现实的现金流情况,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肯定是跑在市场前面的,2022年楼市的情况,可能在2021年就已经基本上可以提前确定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2022年为什么还是一波又一波的救市托举政策持续不断地推出来呢?
很简单,大道至简,就是在极限情况下,让市场以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保障现有的存量新房,尽量成交,这其实已经算是保证了房地产经济的最大利益化。
实在托不住,那么宁愿债务转移,也要保障价格稳定,这就是政府回购动作的意义所在。
总的来看,实际上调控政策的松紧对于当下的楼市,除了一线城市以外,基本上已经是没有多少效果的存在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1cbfc68392e4d1696060f564e4208d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371151&x-signature=Jl%2BWPf5V8pSRteb442wl%2B33T4HA%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经济现实之下,该如何理性判断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这一轮下行,走向何处?



2022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所谓“阵痛”,应该已经把寒气传递到了绝大多数行业和个体了吧?
有一说一,方方面面其实都期待国家和央妈的动作,但是实际上现实体感,基本上都差不多,那就是国家层面,非常克制。
当然,这也要理解,外围的不确定性和各种潜在风险缺乏确定性,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不谨慎不行。
所以,经济现实之下,其实不仅仅局限于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各行各业最基本的一个共性认知,那就是降低期待。
从8月份开始,PPI下行,CPI跟不上,PPI和CPI出现逆向剪刀差,这个经济数据走向,说明了什么问题?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57c46183f39483bb81bd518b365a31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371151&x-signature=ibP69ReVQLNhwY5OyrgG8Bc4oMU%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市场消费和需求,已经对生产端形成了反向遏制。
宏观大盘子里面没有真实的经济增量,这是经济现实,所以,资产领域,金融市场,哪里有行情支持来源?
2022年10月底到11月初,就连中国国债关联的银行理财和债基都出现了暴跌行情。
综合以上的经济现实,对绝大多数城市房价的可能走势,就不要有误判的侥幸心理了。
不过这一次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层面甚至不惜国债收益率波动的做法,也要保障汇率稳定,打爆空头,原本中国房地产经济赖以维生的“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选择如此明显,也算是难得的经济确定性了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c6a8c78206348adb61cc09b5b4ead8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371151&x-signature=02Hhj9IDFkr0Xha9CM%2FzFkMgkfI%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一个重要的市场误解:房地产税,将成为中国楼市真正的“利好”标志?



当然,房地产经济的困境和楼市的低迷,其实都在国家的掌控之下,有些市场和民众看不见的红线和边界,国家自然驾轻就熟。
2022年,有一个尚未落地,但是备受关注的政策,其实市场和很多群体,是有误解的。
那就是房地产税。过去房地产的重要性,从卖地收入在财政中的占比也可见一斑。
政府最大财源是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卖地收入是第二大财源,属于地方政府的增量收入。
2007年以来,全国卖地收入占“中央+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百分比总体呈上升态势。2020年,楼市面临严厉的政策调控,但是卖地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46%,创下了历史新高,比2007年房地产巅峰期高了32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房地产发展得越好,经济就好,税源就广,财政对卖地收入依赖越小;
房地产遇到挫折,财政对卖地收入的依赖反而更高。
很明显,按照2022年这个市场现实和土拍情况来看,土地财政的卖地收入玩法,别说以后了,就是2022年恐怕大幅低于预期。
用房地产税模式,取代土地财政收入,从简单粗暴卖地收钱,转向细水长流长期税源,这是可见趋势,但是来自于市场和很多利益关联群体,各种类型的抵触很多。
是不是觉得房地产税真的落地,会进一步加大房价下行的压力,导致当下的楼市和房地产经济更加困难?
100个人里面,可能99个都认同上面这个逻辑,剩下一个万一是深圳人,恐怕不会这么想。
为什么这么说?可以参考2020年深圳推出的“二手房指导价”,从刚出台被骂的冒烟,到2022年成为二手房市场的保命价格,这才多长时间?
赋税征收,国之大事,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关键的逻辑就是,任何税收,都需要一个基准,而这个基准的设立,就相当于国家信用背书和金融系统的市场定价。
以一套按照100万标准征收房地产税的房子为例,既然国家给出标准了,那么银行认不认?市场认不认?
看懂了这个逻辑,就应该得出这么一个明确的结论:
什么时候房地产税真正出台执行,那么就是对应城市的房价下行压力真正得到缓解的时候。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房地产税的出台,才是中国楼市真正的“利好”信号?
和很多观点和分析认为,是因为当下楼市低迷,行业风险还在出清,所以房地产税才悬而不决的观点不一样,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挤泡沫的过程,是一个压力测试过程,房地产税的税源基准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国家定价,就直接对应着金融系统对价格负责!
这个观点,全网独家,别无分号。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27d3993ae0484db09a6696ab5e133bd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371151&x-signature=bLtoUP4FYk1rthI8vqb3eq%2F6zQE%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看懂中国经济管理的主线思路和底层逻辑,才能结合自身,指导行动



这篇文章不长,但是讨论的几个观点都非常有段位,有深度,值得大家花点时间,用些耐心,仔细体会,当然,也不是什么大路货,老调重弹的东西。
那么落到个体头上,该如何看懂中国房地产未来的主线,并且结合自身,指导行动呢?
文章最后,谈几点个人看法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讨论和参考就好:
1,一个独家研判观点:接下来,中国绝大多数的房产,会走上一条明确的“成本回归均值”的主线。
什么意思?不管是以前就买了房子的,还是最近几年买房子的,又或者是租赁房子的群体,以后在“居住”这个类别上的支出成本,会趋于一个水平线。
房地产税,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利率,不同年限的房产,会有一个不同的征收标准。
不用担心技术是否成熟,数据是否齐全,这不是问题。
那么买不起房子的群体,居住成本会提升,对应的就是租售同权,特别是教育上的同等权力。
举个例子:
100万的房子,自己买的,交房产税,有贷款能抵消一部分税,没贷款那就多交一点税比如一年1%-2%;
100万的房子,买不起没关系,免费过户,一年按照房价的10%收税,10年不就收上来了?
租房的群体,租金水平和业主房贷,和业主持有房产的成本持平,享受业主一样的待遇。
当然,这只是个人假设的一种模型,但是“居者有其屋”的实现,在经济逻辑之下,其实并不困难。
没有什么技术困难,有的只是利益纠结和人性纠缠。
2,既然持有成本趋于统一,那么对应到不同群体,该不该买房,就要看自身情况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这对那些自己本身就不积极创造社会价值,经济增量,成天指望买房赚钱,或者房价暴跌捡漏的群体而言,未来的日子和道路,会越来越难。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不是?鹤岗的房价怎么这些群体不去骂?那点心思难道老百姓看不懂,国家会看不懂?
3,总而言之,地产的黄金年代早已走远,但说抛弃还远不是时候。决策层的政策导向,应该是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拉动刚需和改善型需求,让房地产形成更为理性健康的发展模式。
如此一来,增长压力小一点,财政缺口少一点,就可以为中国经济最终的转型升级赢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4,未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国家资本主导是必然趋势,那么结合以上分析,土地是国家的,开发商也是国家的,价格也是国家定的,骂房价高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买得起,丰俭随人。
买不起,每个月成本算算,直接送给你好不好?合同一签,按时纳税,征信挂钩,努力工作赚钱创造就是了。
那到底是什么人还对房价会有情绪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
5,民营房企转型,升级,转向,是必然,未来房地产行业,无论是发展还是薪酬,会快速回归普通行业,逐渐丧失暴利,高回报,高收入的想象力。
属于中国房地产的市场经济辉煌时代,已经结束,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怀念和不愿意面对的,时代如此。


以上,就是在2022年11月份,对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进行的几个维度的专题深入思考和分析讨论,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分享。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66bbfba94cf42b5a8590ee118c83001~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4371151&x-signature=qgpdCBCkZpTfiKYcdnwRODksE7I%3D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关于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几个有段位的认知和分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