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红树为“市树”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深圳得天独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MOwMObDdpKxGo~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3863775&x-signature=CuR4uR5AWcq3vnEXXibrVtxv1L4%3D经过多年综合治理,深圳湾岸线景观优美、水质洁净,每到冬季,来自全球数十万计的候鸟在深圳湾栖息暂歇, 给这片海域带来了勃勃生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6日讯(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提出在深圳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深圳地处南海之滨、珠江三角洲,受气候和水文影响,湿地资源丰富,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型。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湿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由过去的湿地单一要素保护、局部保护延伸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创新保护社会参与模式,赢得广泛赞誉。
深圳将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及湿地保护规划、湿地保护重大工程,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保护好途经深圳的候鸟迁飞国际通道,全力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到2035年建成“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全国科学绿化建设管理的标杆,打造好“美丽中国”典范。
深圳湿地资源丰富
湿地保护成效初显
深圳细化完善湿地分级分类保护体系,加强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将“湿地保护率”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福田红树林湿地、华侨城湿地分别于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及2021年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
作为深圳“市树”的红树,是湿地重要物种之一,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征。全市现有红树林约213.62公顷,主要分布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分布在宝安区沙井、福永、西乡,南山区沙河,大鹏新区坝光、葵涌、南澳等地。
深圳积极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十三五”以来共开展湿地保护修复项目12个,修复红树林湿地面积43.33公顷。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成为“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之一。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中国红树林博物馆)是国家林草局与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博物馆,作为“公园深圳·山海连城”建设启动项目将建成为集红树林生态保护、陈列展览、收藏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与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专题类自然博物馆。随着“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立,深圳还将肩负更多国际交流合作责任,成为全球红树林保护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
探索适宜深圳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形式
湿地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和栖息之地,是十分丰富的“物种基因库”。目前,深圳湿地涵养的植物达67科148属219种,约占全市维管植物总数的10%;为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81科253种野生动物,提供生生不息的家园。湿地科研监测项目,如对植物、鸟类、水质、土壤和底泥的监测,以及对鱼类、节肢、两栖、爬行和哺乳动物的调查,为大湾区联合开展“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由福田红树林湿地和隔湾相望的米埔内后海湾湿地所构成的区域,是东半球(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息地和越冬地。湿地内的主要生境类型如潮间带滩涂、红树林、基围、鱼塘和芦苇林等,每年为数十万计的水鸟提供越冬或过境驿站。这里也是黑脸琵鹭全球第三大栖息地。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批准福田红树林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将有利于深圳深度参与湿地公约事务,为全球湿地保护修复贡献更多方案。
依托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深圳自然教育活动在全国发挥了重大示范影响力。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托管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后,成为中国第一个管理城市生态公园的环保公益机构。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首创“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公众参与”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新模式。
“十四五”期间,《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1-2035年)》将编制完成,探索适宜深圳国际化大都市特征的湿地保护形式,提高深圳湾、大亚湾、珠江口等重要滨海湿地区域保护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福田红树林湿地成功创建国际重要湿地后,将进一步密切深港协作,完善深圳湾-香港米埔湿地群保护的整体性;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至少51公顷,保护乡土红树林群落;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湿地的游憩和科普教育价值需求;持续推进河湖(库)湿地水环境质量提升,恢复及改善主要淡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如今,漫步湿地公园休闲游憩,观赏候鸟翩飞鱼翔浅底,已成为市民的生态福祉。预计到2035年,深圳将建成“国际湿地城市”,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0%,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来源:深圳特区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