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学科建设实现数量和质量的高速发展 瞄准制高点 引进重量级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11月10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11月1日举办的2022年度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科学家颜宁宣布,即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国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冲上热搜第一,这位学院带头人和这所科学院一同站在了聚光灯下。近年来,深圳引入了多位像颜宁这样的“重磅人才”。他们的到来,意义不仅仅是为深圳某个学科的建设添砖加瓦,更像是深圳学科布局方面的风向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从这些重量级人物的身上可以看到深圳发力某些领域的决心,更让人对深圳学科建设的未来充满期待。
以点带面,瞄准下一个学科“制高点”
颜宁的到来,让深圳医学科学院进入了人们视野。但事实上,深圳发力医学建设的决心由来已久。自2019年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文件先后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今年3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圳医学科学院建设方案》。
在谈及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定位时,深圳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周丽萍说:“深圳市医科院的建设思路,是成为一个枢纽型的科研机构,相当于‘组织科研的科研组织’,将政府战略意志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产业界的产业需求链接起来,将国家、地方和产业的需求有机地转化为前沿选题,组织各方力量协同创新开展研究。”可以看出,深圳是希望通过医学科学院这一抓手,将医学方面的产、学、研打通,从而达到“超前布局,抢占国际医学科技制高点”的目的。
虹吸效应,打造顶尖学科人才集群
发力建设学科高地,不能忽视顶尖人才的“虹吸效应”。今年9月14日,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正式获聘为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杰曼诺夫的到来,就是顶尖科学家与深圳在学科建设方面一拍即合的最佳例证。
2019年,杰曼诺夫在南科大建立深圳市诺奖实验室——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杰曼诺夫数学中心)。该中心成立以来,在人才引进、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2020年12月,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南方科技大学启动建设。这是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也是深圳市第一个国家级数学中心;2022年1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2021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南科大数学系共有4位教授荣登榜单;今年2月14日,国家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方科技大学数学学科入选。南科大成为深圳本土第一所“双一流”高校……从这条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杰曼诺夫对于南科大乃至深圳的数学学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2022年度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杰曼诺夫也表示要在深圳构建顶尖数学教育,“一流的数学学院、数学教学能为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因此,我希望,深圳国际数学中心能为南科大建设成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提供更多创新和支持。”
久久为功,深耕+创新=成果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科都要走“弯道超车”的道路。大部分学科的建设,靠的是“久久为功”的积累。
今年9月,科睿唯安最新的ESI数据显示,深圳大学ESI“计算机科学”学科以全球第62名排位成功进入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今年5月和7月,深圳大学的ESI“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先后进入ESI世界排名前千分之一。目前,深圳大学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有3个,ESI全球前百分之一学科有15个,ESI高被引论文数相比2015年9月增长了21倍。这意味着,深圳大学的学科建设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高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从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深圳在积累“人才家底”方面的进步——2018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时,深圳仅有7人次上榜;2020年度,深圳上榜人数增加至15人次。今年的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已有31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证明科学家成果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深圳上榜人数增多,证明深圳更加注重基础研究,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而这些科学家的成果,也是深圳建设学科高地的基础。
坚守、深耕的同时,深圳也在创新模式,加速学科高地的布局,近年来增添了一些全新机制创新创业学院,例如:由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郑泉水教授领衔创办的零一学院,探索培养全球顶尖人才,侧重于对“科学家”的培养探索;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领衔创办的科创学院,致力于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侧重于对“创业家”的培养探索。正如郑泉水院士所说:“零一学院将以人内在的探索动力为起点,打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产业实践之间的壁垒,致力于探索全球领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来源:深圳商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