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引爆楼市的社论,到底谁在裸泳?
有温度的楼市数据,有态度的专业观点,关注“地产S姐”头条号,带给你更多楼市干货。
继七月TD风波后,楼市很久没迎来如此大规模的讨论了,甚至圈外早已买够房子的朋友也在咨询,如何看待两天前第一财经发表的一篇社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6e778ea2b9df414f8b8fa47951fe5a0a~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639597&x-signature=7OUjTVc2zJLWO7oGjkU%2FOvdIZ5k%3D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0c3bbe85dbd4e09a5c62cf1b6baf96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639597&x-signature=S%2FPTqWmaVfDRnN%2FZJOLor0%2FPs6I%3D
各个群里大家讨论很积极,而且悲观的情绪很重。今天索性就聊聊这个话题,其实在当前环境下,没有行业/领域可以独善其身。
壹丨第一财经又是谁?
信息流爆炸的年代,学会鉴别信息源是每一位网上冲浪小伙伴都应该具备的基础技能,但遗憾的是,很多互联网用户都有着自身的信息茧房和爱好频道,倾向个人价值认知的信息会被无限放大与传播,相左的信息则会被自动过滤。
第一财经这篇社会之所以能够在此时点燃民众对楼市的讨论,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当下楼市、股市,包括整个经济环境疲态尽显,再加上隔山差五开盲盒式的居家静默,大家多少都有点悲观情绪;
第二,楼市、房地产经过几轮暴涨,在没从中获益的人眼中,这就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巴不得楼市崩房价崩。
第一财经这篇社论经过广泛“人传人”后,似乎形成了“房子是没有价值的资产,需要尽快抛售”这类的观点,发酵至今也未见第一财经出来申明,或者也没必要出来申明。
但考古第一财经在十几年前的观点,就知道这不是第一次出来吆喝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b2b653c971149239b94514593903bc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639597&x-signature=JBUUTAM4EAiIBUckIWX0%2BzkGigk%3D
这是第一财经在2008年发布的一则资讯,其中也提到了“房地产价值重估”的论调,但事实却在无情的打脸,之后的09年、15/16年,房地产价格并没有深陷重估漩涡,反而来到了寻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作为一家地方性,并且定位于投资者的财经资讯平台,其实是撑不起“社论”这种高规格新闻报道的。
所有资讯的出发点,都是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券商、股市、债市的,那自然要打击对于楼市的热情,所以大家看一看,抒发情绪点到即止,还是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贰丨大会后的行动开始了
很多人都想让我聊聊最新会议传达的精神,尤其是关于楼市,但除了“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样出现过的表述之外,我再没捕捉到什么高效信息。
“房住不炒”仍是基本思路,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不容轻易更改,提到的“住房制度”仍围绕租购并举、保障房展开。西安在会议后,这么着急地回购商品房用于租赁型保障住房,原因就在此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617629520504424b827dc1717bba5d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639597&x-signature=RRhcEQMioNYjN25FEcxKkcsbP6g%3D
整个十四五期间,各省份/重点城市的房地产主要内容就是去建设/筹备足够量、品质说得过去的保障性住房。
这种规格的会议,本就不可能对房地产这一细项领域表态过多,年底的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才是重头戏,从近期多个部门的同时吹风来看,楼市、股市都是这一次的“护盘对象”。
央行+外汇局:加强部门协作,维护股市、债市、楼市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中国资本市场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保持稳定运行的良好基础不会改变。
证监会: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
财政部:制约城投公司、国企为地方土拍(财政)兜底。
最新会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那各行业、各领域都要以此为发展方针,出现护盘和制约的动作,并不冲突。
制约的是高速无质量的发展,就拿楼市来举例,依托楼市兴盛而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国人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花费八十年、甚至上百年踩出来的路,这种因楼市、基建而来的繁荣,在蓬勃向上的时期,丝毫问题没有,但这两三年的口罩和全球方方面面格局的动荡,硬生生地撕开了一条疮疤。
楼市带来的全民创富效应轰然坍塌,城市完成了“城市化”,城市里的人早期是收获到了“城市化”带来的福祉,但总归有没吃上这碗汤的人。
诚然17万亿的市场不会瞬间消失,需求永远存在,只是量级和预期发现了转变。
但这和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护盘行动并不冲突,还是以楼市来举例,开发出更好的房子,提高生活品质,同样是契合高质量发展的会议精神。
叁丨回归居住 但金融属性难以剥夺
回归住房本身,2016年“房住不炒”空降后,便一直在引导弱化房产的投资及金融属性。
去金融属性其实是与买卖制度相背离的,因为“预售制”、“首付买房”存在,用自身储蓄+银行贷款,去买不能第一时间拿到手的商品,本质上这是一种加杠杆的风险投资行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aad656983d6849438a36f5c54541a13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82639597&x-signature=8d34SVVE92qgpb6iJrSCXm6MPeI%3D
何况今年前三季度的M2达到了24.37万亿,同比猛增了56.2%,货币政策宽松到老百姓们难以想象,不用太在意货币的具体流向,流向实体也好,流向任何地方也罢,最终大家都绕不过楼市这个庞杂多元的蓄水池。
企业家挣到了钱,要给自己换终改Bighouse,城市白领攒够了工资,要给自己在新的城市安家,或拿来做二房到三房,三房到洋房的改善,银行拿到的“提前还款”,总归还是要想尽办法继续放贷,地方政府推出土地供应,其财税才有收益......
抛开投资属性不聊,第一财经提出的“注重居住属性”、“房价上涨预期回归到住房内的价值”无可厚非,但房产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契合高质量发展,除了空间功能的舒适,必须得有优质资源支撑,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圈层、更好的景观,这些资源看似是独立,但没有房产,这些优质资产在现行体系和空间距离的制约下,是无法实现串联的。
真正的好资产,永远不缺买家。
任何市场的悲观期,固有观念所致,唱空看空的论调都无比密集。有人在此时着急抛售,也有人在此时建仓入手,双方见面互道一声“傻X”,只有时间能够证明谁对谁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