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rpetahack 发表于 2022-9-11 19:43:56

各地楼市调控权限越来越大!“地产苏醒”与“财政压力”正在赛跑

从“因城施策”到“一城一策”,字面的变动,往往意味着口风的变化。
8月24日,国常会首次提出:
“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8月31日,再次对房地产行业“一城一策”作出部署: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地方要‘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灵活运用阶段性信贷政策和保交楼专项借款”。
说白话就是:赋予各地更大的楼市调控权限。
举个例子,高层着重提到的“信贷”。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4894ab9fec4d454cb1e778e1002292a0~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8259892&x-signature=9RLGVh5QfBySYNQ1KjpqaRpJK4Y%3D

克而瑞统计,8月,全国15个城市放松限贷,其中,惠州、湛江等10城下调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至20%,苏州、厦门等8城下调二套房首付比例,连云港等4城取消“认房又认贷”。
还有利率。
随着五年期以上LPR年内第三次调整到4.3%,再加上央行明确各地首套房可以突破利率下限20BP,房贷利率已经降到了十几年前的水平。
数据显示,包括南京、苏州在内的全国30多个重点城市,已执行首套4.1%、二套4.9%的房贷利率下限。
以前,地方上想放松信贷,尤其是首付比例调低,可没这么容易。
每一个敢冲动降首付的城市,都要面临极大的舆论压力。
所以,前两年,我们总是看到,很多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在调低首付比例之后,迅速撤回。
还有限购、限售、购房补贴,放松预售之类的动作。
比如,廊坊对“北三县”和环雄安新区周边县市等重点区域,取消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的住房限售年限要求。
长沙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面积小于等于90平方米的二套房契税税率降至1%,大于90平方米按2%计。
长春对进城农民、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等来长人才购买个人首套且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可享受200元/平方米购房补贴。
连云港对2021年7月1日后新出让商住用地在2023年12月31日前申请预售的项目,对工程形象进度的要求视同信用考评A类企业。
多的就不说了,总之,“一城一策”的框架立起来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被赋予更大权限,用越开越大的口子,刺激楼市销售回暖。
简单说,这是一场事关“地产苏醒”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的赛跑。
销售起来,开发商才能真正的救起来。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86a96f82e7b48fca74887f959ebd69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8259892&x-signature=GE%2B%2FfSJ93j%2F1ufj0y%2F0b0zMPPFA%3D

开发商有钱了,才能去拍地。
土地市场回暖,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才能缓解。
先看销售额:
2022年上半年,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合计34706亿元,同比降幅达50.3%。就连排名前十的房企,销售额也出现了从30%到50%的同比降幅。
再看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
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由税收构成),自然口径同比-9.2%;
同时受房地产疲弱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为-31.7%。
粤开罗志恒有一份报告,视角很独特。
他们对东北、华北、华中、华南4个代表性城市进行了财政情况调研,结论有喜有忧。
忧的是:
2022年以来的财政形势,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税收收入大幅下行的同时,土地财政以更大幅度下行,债务到期高峰逼近,特别国债和赤字退潮,严控隐性债务高悬头顶。
部分地区的付息、三保就已占据当期财政支出的较高比重,库款支付压力倍增,出现了罚没收入大增的情形。区县财政困境重现,吃饭财政回归。
喜的是:
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解决办法闯过难关,部分地区穷则思变,积极盘活存量闲置资产、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绩效、倒逼形成节俭办事业的理念。
短期的开源节流包括盘活存量资产、处置闲置资产,加大国有企业尤其是资源型企业利润上缴,调整支出结构,清理过高标准、范围过广且只涉及部分群体的福利。
中长期的话,提高环保税、资源税税率,推动消费税改革并提高消费税税率;未来适当时机推出房地产税;推动国资、社保改革,减轻社保对一般公共预算的依赖度;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0a8ee29b5714018898b8e94816f151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8259892&x-signature=Zg10giWAQqPIFSRPNRraMAXLmsY%3D

短期的盘活资产,加大国企的利润上缴,够吗?
当然不够。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卖地收入”。
在分税制改革后,这份收入,是归地方自由支配的。
不仅可以解决地方城建资金的缺口,还用来建保障性住房、建学校、搞农田水利。
同时,它也是专项债付息的还款的重要来源。
没有卖地收入,地方搞基建,保基层运转开支,都会遇到麻烦。
中长期呢?
稳住财政的愿望很美,减轻社保负担,消费税和房产税,新能源和半导体转型,哪有那么容易?
之所以说地产复苏和财政压力之间的赛跑,就是要用“一城一策”,赋予地方更大的调控权限,想办法恢复房地产的支柱地位,在此基础上,才有资格、有底气去谈星辰大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各地楼市调控权限越来越大!“地产苏醒”与“财政压力”正在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