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处于胶着状态?一道伪命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趋稳。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1个和21个,比上月均增加6个。据测算,6月当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增速均超过65%,增速较上月明显扩大。对此,有媒体认为,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处于十分胶着的状态。胶着状态,听起来似乎很符合目前的格局,买方不着急、卖方不让步,大有相互不买账的架势。表现在市场上,就是持续低迷、持续成交量严重不足。即便楼市政策松绑,也似乎效果不佳。但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是一道伪命题,楼市根本不存在什么胶着状态。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e062388ef3744128822296b3f515b388~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855364&x-signature=K6E8bGzVTTN81KmsoUprO3lU%2Bck%3D
何谓胶着,就是相持不下或工作不能进行,犹如黏住。比如体育比赛,双方你来我往,你得一分,我拿一分,长时间分不出胜负,就可以认为是胶着状态。再如战争,双方已经纠缠了很长时间,可是,进攻一方前进不了,防守一方也没有后退,就是胶着状态。但是,楼市的状况是什么呢?购房者用耐心和毅力与开发商进行利益博弈,开发商因为资金链紧绷,实际已经扛不住了,要降价售房回笼资金了。按理,这样的现象一出现,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偏偏地方政府横插一杠,要拉偏架,不允许开发商降房价。眼见着不准降房价的风险要出现了,又开始放松楼市调控政策、给购房者提供种种税收优惠、放松公积金提取政策、给予购房者补贴,等等。还是一句话,不让开发商降价。
不让开发商降价,就意味着开发商在用企业生命做赌注,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承受不了了,出现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问题了。于是,烂尾出现、停工发生,甚至有了跑路现象。这种现象传导到购房者身上,就是近一段时间发生的“停贷维权”,弄得银行十分紧张,纷纷表态风险可控。风险再可控,出现这样的问题,都不是一种好现象,必须把“停贷”问题解决好。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c7fc24506134a029fb9ffc69c4c07d2~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855364&x-signature=hnmLQOPKQktxqfVwJho7twX0P%2FY%3D
如果地方政府不用有形之手过度干预房地产市场,不限制开发商降价售房,不用纳税人的钱帮开发商促销,不拉偏架,一切的一切,或许都很正常——开发商适度降价,购房者愉快购房,双方在心理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市场也就正常了,开发商也就不需要因为库存过多而出现资金大量积压现象了。开发商资金回笼好,“保交楼”也就没有太大问题。纵然资金仍然比较紧张,也可以勉强应付,而不是出现烂尾。就算出现停工,也可以与购房者协商复工时间,以便于得到购房者的谅解,避免出现不稳定因素。
很显然,目前的所谓胶着状态,根本就不是胶着,而是地方政府过度干预下的非正常僵持状态。只要地方政府不拉偏架,就不存在胶着现象,僵持现象也会立即消失。胶着,必须是博弈双方的力量对比,而不是第三方力量的强力干预。有第三方力量干预的暂时僵持,并不是真正的胶着,而是非正常现象。对目前的楼市来说,胶着状态就是一个伪命题,是对房地产市场真实情况不了解的一种错误判断。如果按照胶着状态进行决策,就会使房地产市场走向歧途,会让房地产市场的风险越来越大。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b303c520b95d44d5b9fb38e0f606eff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3855364&x-signature=en6iTFoF4BIlnC80rZhDPdJITPk%3D
破解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难题的钥匙,在地方政府手中。只要地方政府不要过度干预房地产市场,尤其不要再阻止开发商降价售房回笼资金,市场低迷格局很快就会打破。更重要的,过去那种买涨不买跌的观念,在年轻一代当中,已经不存在。他们相信的,是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认识。房地产市场的话语权,已经不在开发商手中,而在购房者手中。但是,为什么购房者没有真正获得话语权呢?问题就在地方政府身上。只要地方政府不再干预市场了,购房者会更加理性地对待购房,会认真准确地把握购房时间。
毕竟,等待观望的时间已经够长的了,广大居民也不愿继续等待,而是有了购房的冲动,就看开发商给予多大的降价优惠。只要合理降价,市场就一定会走出低迷。最关键的,还是请求地方政府不要再拉偏架,不要再帮着开发商死杠房价。不要再打土地财政的主意,而是把心用到发展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和居民创业创新、关心中小微企业生存、关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民生等方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