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两大变化”如期来临,涉及楼市、存款...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832070d8bbd14150bd7e246d8c175134~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1668567&x-signature=%2Bdle2rJBBb%2BMZdy7NLwYA9Wy2G0%3D一个人一生最大的风险是疾病、意外。一个人一生最大的生活开支是教育、养老。
过往,解决这两大问题办法是两个:一是储蓄,二是买房。
所以你看到,中国人的储蓄率是最高的,中国楼市总市值也是最高的。目前中国的储蓄率40%左右,也就是说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40%的钱放在银行里存起来。目前中国居民存款总规模已经超过100万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3046dcda790e4111a38e8d36e5b7014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1668567&x-signature=ROIBi%2B2lgtvSO%2FQ2HqHFH5gE47s%3D
2020年央行曾发布过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资产分布分化明显;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96.0%。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也就是说一旦急用钱,在收入不够或者没有收入时,那么存款、房产就是最后的兜底。
但是从2022年开始很多东西都变了,或者说这个变化更直接。
第一,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后银行储蓄时代正来临。
央行报告显示:4月最后一周(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据北京商报:5月份,部分银行3年期至5年期的存款产品利率降低了10-25个基点。
被视为“准存款”的货币基金收益率同样在下降。
最新的数据显示:余额宝7天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1.582%的低位,自4月份以来连续下跌,逼近了1.5%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
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其结果是普通人利息在收缩甚至跑不过通胀。5月份CPI上涨2.1%,PPI上涨6.4%,无论是哪一个都比一年期存款收益率高了。
有人说存款利率有涨有跌,万一以后涨了呢?我告诉你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和城镇化红利快见顶,需要利率持续不断走低来对冲,以实现稳增长、稳就业。全世界都在这样走的。
第二,未来房价上涨空间有限,甚至可能下跌。
目前楼市的情况是,20%有上涨空间,集中在有资源、有人口增量的一二线城市;10%城市会下跌,集中在结构单一、人口持续流出的三四线城市;70%的城市不涨也不跌。
对于房子来说不涨就是跌,100万的房子放在那里5年前是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即便你没房贷还是在缩水,因为5年时间100万的购买力已经完全不一样。
2022年房价不涨表现得最为明显,既然是在一线城市今年楼市也明显降温。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居民未来的子女教育、养老甚至意外、疾病完全依靠房产不行了。
即便在一线城市,其楼市上涨空间仍然是有的,但有两个问题你需要注意:一是核心城市房产是限购的,想要投资房产很难。二是房地产税也会来临,房产越多税收肯定越重。
2022年的这两个新变化必须让我们每个人都未雨绸缪,早做规划,摒弃过去的固有思维。
第一,一定要有保险意识。保险公司不会骗人,只有人会骗人。保险合同在那里写得明明白白,而且还有15天时间的犹豫期(可退保)。之所以觉得被骗,要么是遇到不靠谱的业务员,只管卖,不管服务。要么是自己不懂,大部分人买了保险之后保单都没看过,保什么、不保什么也不知道。
买保险一定要注意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保障,通过医疗险、重疾险来规避疾病风险。通过意外险来规避意外风险。
第二层次是生活保障,比如教育金、养老金等。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我国社保(第一支柱)替代率是40%左右。也就是说退休后你的收入只有退休前的40%这样的水平,甚至甚至更低。根据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它作为补充,那么退休后大家的生活质量都会下降。过往这类的事怎么解决,一是靠退休前积累的储蓄,二是以房养老。三是接受生活质量下降,少花钱,少开支。
未来如果要持续保持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变,在第一支柱以外补充商业养老是必然选择。《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已经发布,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归集收益、支付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
个人养老金对于补充退休金有很大帮助,但这还不够,毕竟是有上限的,同时还需要购买商业养老产品,这本质上是强制自己存款,到老了按月取出来,保障自己的养老。
第二,存款利率、货币基金走低之下,未来居民理财想获得更高收益,只能是增大权益类资产(股票)的配置比例,但股票风险太大,很多人承受不了。那怎么办?
最好是配置一些混合型资产,比如偏债型混合基金,由于配置的主体是债券,本金相对低一些,而少数配置权益类资产,则起到了进攻作用,有利于博取一部分收益。不过这种投资风险比纯投资存款、货币基金高一些。
毕竟投资市场上,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是永恒的主题。
如果你觉得文章很棒,对你有帮助,可以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小白读财经(ID:xiaobaiducaijing),订阅更多的优质原创推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