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无忧 发表于 2022-4-22 22:21:18

大局已定,新华社经济日报紧急喊话,客观谈房地产,释放4大信号

如今的房地产再次走在了一个关键时刻,虽然大方向不会改变,但短期内的政策调整成为新常态,对于过去过紧的政策,各地开始适度放松了。当然这一切其实并没有违背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的初衷,也没有脱离稳定的目标。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a50f4c470da1411aa579df145ab5c4bf

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转型或许需要暂缓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平稳过渡,此一时彼一时,其实这也没什么,毕竟从始至终,就有因城施策、分类调控为房住不炒来做平衡,以期市场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其实没必要冷嘲热讽,感觉过去对房地产的态度跟今天的态度不一样了,这很正常,阶段性任务不同,所以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那你会说了,当前房地产的任务是什么?一个字——稳。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00e9e4137fcc4e59be81936d9971dc6a

4月19日和20日,新华社和经济日报分别对房地产发表观点,《当前中国经济十问》《发挥稳楼市在稳大盘中作用》,文章郑重表态房地产的地位,同时也对房地产当前面临的问题客观分析。

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0fc31977a43b4a4087a0ea50128b69f9

新华社专门拿出大篇幅来表述了对房地产的定调,经济日报也是如此,对于房地产的联动产业效应给予了肯定,结合他们共同谈房地产的相同内容,也不难看出,国家对房地产的定调。
1、形势急迫性彰显房地产的重要支柱地位。
无论是新华社还是经济日报,都分别给出了对房地产的表态。“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8%。”
“当前,在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发挥好稳楼市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作用。房地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方面的作用明显。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涉面广,对上下游相关产业带动效应强,对投资和消费影响大,对经济金融稳定具有系统性影响。”

https://p9.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a3c5a8eef39a4f90a21c650c9ce3be7f

其实,这一切都是基于当前经济增长面临的新形势得出的结论,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一直存在,就好比房住不炒提与不提它都存在一样,只是在什么节点更强调什么而已。
房地产的产业链太长了,影响太大了,可能影响到上百个行业,所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房地产绝对不能独善其身,此时强调房地产的支柱地位也有现实意义。
2、客观分析当前房地产所面临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新华社表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一季度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分别下降17.5%和41.8%,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缓慢;受各种因素影响,市场预期转弱,购房者延缓入市。
经济日报同样提出了房地产的现实问题。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客观存在。众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购房计划更谨慎,房地产从销售到融资再到拿地的整体链条受阻,循环不畅,是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fd76038d15b3430fa9af58634677fa47

如果不能正视问题,那么将来就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有时候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问题所在。找到问题,对症下药,或许将会药到病除。
新华社和经济日报都客观分析了当前房地产所面临的难题,受多重影响,购房者信心不足。是没需求了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购房者收入受影响,加上一些房企问题给购房者留下阴影,所以入市才更加谨慎,观望情绪更加浓厚。
3、支持刚需和改善等合理住房需求的购房者力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
对于房地产问题提出后,新华社和经济日报都把最终政策的突破口落到了购房者身上。新华社表示,“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各地以支持首套刚性购房需求、合理改善性需求、租赁住房需求为着力点因城施策。”
经济日报表示,“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满足刚需和合理的改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努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https://p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df980fb2bc934f87ab4be1b1f01772c3

楼市稳定需要合理住房需求购房者的参与,同样,他们的参与也需要楼市稳定预期,二者相互牵制,相互影响。要从根本上找到购房者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去解决问题。合理购房者的参与不仅是民生,也是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可是稳预期从何而来呢?经济日报认为,出台利好市场恢复的政策必不可少。4月18日,央行等出台23条金融服务举措,其中提出将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同时将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房企问题不成为购房者的后顾之忧,购房者才会有信心参与进来,有了更积极的利好措施,他们才有资格有实力参与进来。这显然已经不是房地产自己的问题,需要通盘考虑。
4、从坚持房住不炒到守住房住不炒意味着有保有压。
市场宽松是主旋律,但是决不能以放弃对房住不炒的坚持为代价。所以,在放松调控的同时,不能错误理解,或恶意曲解炒作。
经济日报表示,政策持续发力,市场企稳的大势不会改变。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恢复不是鼓励房价过快上涨,不能支持炒作房价。房地产市场已经告别过快上涨阶段进入平稳健康发展通道,“房住不炒”的底线不会突破。

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8701d510ca574efba873b6c8a6937283

新华社同样表示,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必须牢牢守住“房住不炒”的定位。各地的相应调整,并非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翻转。
一个是底线不突破,一个是牢牢守住,意思是一致的。这也说明当前已经有一些炒作的苗头,市场没起来,但是炒作的声音却不绝于耳。新华社和经济日报强调房地产政策要坚持有保有压,松紧适度,不要过度解读,最终还是要回到解决合理住房需求上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局已定,新华社经济日报紧急喊话,客观谈房地产,释放4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