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rpetahack 发表于 2022-3-14 21:05:35

中概股暴跌因私有化受阻,挖掘成长价值比套利更靠谱

2016年5月9日晚,美股中国概念股集体下跌,其中京东下跌7.02%、奇虎360下跌11.32%、欢聚时代(YY)下跌13.81%、陌陌下跌15.84%、当当下跌13.28%。网信办处理了百度,但百度仅仅下跌了2.56%。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百度有巨额的利润支撑,而暴跌的企业都是利润不好还在想怎么回归A股套利的。

作为金融投资领域,合理的套利可以增加相对稳定的收益,套利行为还有助于金融市场定价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大规模的中概股回归套利,最终损害的无疑是中国广大的散户。许多资产之所以在美国给较低的估值,是因为其增长性较差,甚至存在利润下滑风险。在美国专业的投资机构眼里,这些是劣质资产,应该估值折价,其实在香港市场也同样存在给一些劣质资产折价的问题。而在中国A股,由于投资风格散户化,尤其是许多机构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而散户化,造成整个资本市场长期存在优质资产低估、劣质资产高估的状况,而且常常出现高估的离谱的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最重要原因是参与者不够专业造成的,而不专业有多方面原因,核心在于主流的机构可以不通过挖掘价值获利,他们有多重获利手段。比如前段时间某家A股上市公司,用非常高的价格将某中概股私有化,最终伤害的当然是那些没有参与到私有化过程中的A股上市公司小股东了。

去挖掘市场热点或者波动趋势,跟随市场大风潮去做投资,或许有些人是可以赚到一些钱的。但长期看,这并不是多高明的投资策略,说难听点,如果机构看到在线教育火就做在线教育,看到VR火就做VR,一方面可能捡到的都是垃圾项目,成为别人的接盘侠。另外一方面,很难在某个领域建立能力圈,不断深耕,能看懂别人看不懂的项目,做一些更有竞争优势的投资。我觉得中国机构散户化是个常态,主要原因还是整个市场的垄断性、非市场化。造成个人不愿意把钱给机构,机构负责人对个人的钱不负责的心态,因为大部分基金机构是铁饭碗没有竞争,里面的人也一样。很多想要逃出来奔私的人,除了面对募集的层层阻隔外,还会面对许多非公开公平的竞争。再加上整个市场长期培养散户的跟风精神,中国的基金即使业绩很好,也会面对巨大的散户压力。

当然,我觉得过分的去谈市场有什么问题,参与者有什么问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可能美国市场同样也出过很多问题,这是资本市场成熟中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去寻找哪条路是正确的,是长期能持续不断走下去的。

无论是在哪个市场,一级或者二级,去挖掘真正优质的资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以一个合理价格买入,那其实就是一笔成功的投资。所以我们需要去找到不同阶段优质资产的标准。首先我认为优质资产的老板一定是人品过硬的,而且在自己的领域专业能力非常出色。我个人更喜欢热爱自己所从事领域的创始人,特别怕为了创业换了很多领域还有很多理由的人。我觉得,一个人对自己从事领域的热爱是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其次,我觉得还得看他在做什么事,怎么做的。这个不同的项目差别很大,但比较一致的就是他做的事的方式一定是经过深入思考的,在其他项目中比较少看到的,的确符合用户需求的事情。这里面关于搜题这个需求,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不太积极的需求,所以在变现上压力会比其他的大,虽然用户量很大。一般二级市场投资不会面对去评估业务的问题,二级市场的规模已经验证其在某个领域的业务能力有竞争优势了。我们需要去评估的一方面是原行业空间有多大,另外一方面需要去看看他是否有拓展其他新行业的可能性。比如,比亚迪的传统优势电池项目,加上他前几年摸索的汽车业务,这两个业务就成为最近几年发展电动车的基石。电池业务我们不用怀疑他,虽然很多人诟病比亚迪的汽车业务,但不可否认汽车业务成为比亚迪电动车业务发展的有力支持。

所以,我觉得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以及一级市场轮次的区隔,其实是在我们具体根据自己竞争优势的选择的。根本并不是市场、角色的差别,而是确认哪些是优质标的,并且能够帮助有机会成为优质企业的项目梳理发展路径或投融资资源合作的路径,帮助他更高效的成为优质企业。如果脱离了以上说的这些部分,虽然有可能在资本市场里盈利,但并不能活的足够长久,长远看收益也非常可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概股暴跌因私有化受阻,挖掘成长价值比套利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