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大事有点多,房价也要躺平了?
最近关于楼市的新闻还是挺多的。LPR已经连续13个月没变过了,但各个城市银行房贷利率普遍加点,还出现了贷款周期拉长、额度收紧之类的情况。
不仅是深圳、杭州、苏州、宁波这样的一线城市,就连绍兴、徐州等三四线城市,也纷纷迎来房贷利率上涨潮。
2021年以来,有30个城市的房贷利率较2020年底出现了上涨,现在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33%,二套房平均利率为5.61%。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ec682836c4704a7aba048e12cbc73cde
(来源:融360)
5月的住房成交量数据刚出来,深圳在连续的调控之下,无论是二手房还是新房成交量,成交套数都降到了近一年以来的最低值,比之前“躺倒”了不少,几近“腿斩”。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349221f15004037bf66ea2212543365
当然,最近乎“王炸”的就是土地出让金划转给税务部门征收这个事情。
事情一出来的时候,有舆论说这是“土地财政”的终结,后来才发现是过度反应,人家文件里面清楚写明了,土地出让金的分配和使用仍按现行规定执行。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5f66c3a6b6744f54badb03217265cea3
(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通知)
也就是说,卖地收入仍旧全部归地方政府所有,只不过是划转税务部门负责征收,谈不上所谓“终结”。
小巴想起,这个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点似曾相识,之前社保也是这样,说要变更为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而查一查资料,这两件事其实早在2018年都已经明确了。
当时先把国税和地税合并,承担所辖区域内各项税收、非税收入征管等职责,然后同年就出了改革方案,说要对社保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
税务一下接收不过来,就分批划转,然后这回轮到土地出让金等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罢了。
可见,大家的情绪还是挺敏感的。
就像证券市场上一听到适当降低印花税税率的消息之后,马上就先涨为敬,后来发现表错情,这只是税法草案修改,不涉及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问题。
社保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是为了规范化管理,解决漏缴少缴社保费的问题。那么土地出让金划转税务部门征收也是一样的,方便统筹,加大中央对这项收入的控制。
那么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对卖地收入的自主权就降低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确实可以说有为房地产税的试行铺路。
毕竟你让地方政府自己降低卖地收入这块,压根不可能,因为卖地收入就是很多城市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堪称支柱。所以他们虽然嘴上说要调控,但心里想的是,我的收入可不能少。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3ae0ccc897e4232b766f5e7c16aadab
那么房地产税出来之后,地方政府可以找到另一个好的收入来源,改变这种扭曲的收入结构。
不过对于土地财政这个事情,回到历史中去看的话,小巴倒是突然觉得有点唏嘘。
1994年的财政改革,用分税制来代替包干制,是为了改变中央在收入分配上的被动局面。
这里解释一下,包干制就是地方政府每年上交中央一定额度的财政,剩下的钱还有多少,怎么花,中央是不管的,地方自己话事,所以地方政府就很有积极性做各种制度创新,发展经济。
但随着发达地区的财政上涨得很快,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那么这时候中央说话,人家发达地区政府就不太听得进去,陷入了被动。
于是后来就有了分税制改革,不同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了划分,中央拿走大头。为了推行分税制,作为交换条件,把土地财政留在了地方政府。
分税制施行之后,成效非常显著,1994年中央财政收入比上一年猛增2倍,在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之前的22%一下就涨到了56%,但中央的财政支出只占到30%。
被动局面扭转过来了,中央有了话语权。但主要收入被中央拿走了,花钱的时候却还是地方来掏。
那么为了赚钱,应付支出,地方政府不就猛鼓励建筑业发展,拿到更多卖地收入。甚至拍卖土地使用权,建开发区,炒出个地王之后,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始新一轮拍卖,地价收得更高。
土地财政这么发展,刺激了城市化的大发展,但土地财政也逐渐变成了一个畸形的东西,成为地方政府非常依赖的重要资金来源。
所以让小巴唏嘘的是,当初的解决方法,时过境迁,如今已变成了问题本身。土地财政一方面使得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成了地方政府的一个成瘾性毒瘤。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abb4cc0bec9b4468881c96e763411309
还有一个事情,小巴需要在这里提一下的,就是关于城投债。
刚刚我们不是提到地方政府收入少,花钱多嘛,所以还会需要借债。那么像我们经常会听说的城投公司这些,就是地方政府划拨资产成立公司来发债,间接融资,是地方融资平台。
这些城投债投的都是基础设施或者一些公益项目,所以可以说是有政府背书的,投资者们也把城投债看作是政府发的债,安全等级高,刚兑没问题。
但现在把卖地收入这一大块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地方政府的自由度降低了,那么对城投债相关投资的“刚兑”预期,也需要变得谨慎。
其实城投债之前就出过违约的事情。
2019年的“16呼和经开PPN001”,发行人是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开发集团,这只城投债到期回售的时候没钱兑付。有人认为城投其实已经分化,有好也有坏。
但也有人拿这个债的万得分类说事,说这不是城投债,因为城投债不会违约,会违约的不是城投债。
总的来说,城投债的雷,地方政府之前会强兜底,但以后这个信仰怕就要被打破。
像近来的楼市调控政策,从约束房企融资的“三道红线”,到约束银行贷款的“两条红线”,再到后面对付经营贷等违规资金进入楼市,再到这次的土地出让金归税务征收,层层加码。
就如咱们之前在文章《压在房价这头骆驼身上的稻草,越来越重了》里说的那样,一根根稻草积累起来,就会逐步打击大家心中对房价的预期,直至量变引起质变。 房价能扛得住货币贬值吗 地价拼命涨啊! 不知首套房利率那么高,是出于什么考虑,限制刚需吗? 房价可能违反墨菲定律呀[捂脸][捂脸][捂脸][捂脸][呲牙][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