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就凑合着过吧!你觉得这样过,行吗?
“当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为了孩子就凑合过吧”,这种说法是不是经常听到?的确,在有孩子的家庭里,很多夫妻在出现矛盾的时候,一想到孩子都会心软,从而做出一定的让步。他们认为这样做就不会伤害孩子。还有些夫妻为了避开家庭关系变动对孩子心理和学业的影响,“伪装”到孩子高考后再离婚。
维系婚姻的关键到底是什么?爱?金钱?还是孩子?我请一位生活观察者心冉,为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公敏敏,当孩子尚未来到这个世界时,婚姻就出现了问题,敏敏选择用生个孩子的方法来试图维系婚姻关系。她将婚姻与孩子强行“捆绑”在一起,是否是明智的选择?孩子又如何健康成长?
今天我开出这个新栏目《家庭故事》,通过分享真实的故事案例,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经营婚姻,教养孩子;如何面对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家庭关系问题。
敏敏与先生的感情出现裂痕,用孩子当“赌注”维系婚姻
敏敏是一位单亲妈妈,现在有一个即将上小学的女儿,直至今日,她都时不时会纠结于当初生孩子这个决定。
这是一个可能有点老套但绝对真实的故事:回顾自己的婚姻,敏敏觉得,或许当初是爱过的,但更多的是想要一个稳定的依靠。敏敏自知不是个独立的人,从小习惯了依赖,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薪资不高但相对清闲的工作,而前夫在结婚前给她的感觉是“懂得很多,很会照顾人,并有经济实力照顾她”,因此便与他走入了婚姻。
只是,公主般的生活持续了没多久,两人就经常会因一些生活琐事而争吵,从而渐渐出现感情裂缝。
或许是两人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每次沟通最终变成了另一番争吵,这让敏敏在婚姻中失去了安全感,于是她决定用生个孩子的方法来维系这段婚姻。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82ca7fd92f94b5880d3bbaa66f1190d
如她所愿,女儿降生了,但事与愿违,丈夫出轨了,于是,他们最终走到了离婚这一步,那时,女儿还不到3岁。
最终,孩子不但没有成为维系婚姻的纽带,反而成了他们破裂婚姻关系的受害者。
敏敏离婚后,生活负担加重,虽然有前夫的抚养费,但她不得不找一份相对以前更高薪资的工作,女儿除了在幼儿园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外婆在一起,只有到睡前才能见到刚刚下班回家的妈妈。
对敏敏而言,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并照顾他人”,因此,非常艰苦。看着如今性格极为内向的女儿在幼儿园里总是一个人玩,不怎么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她既担心,又愧疚,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愧疚孩子出生后并没有体验过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只看到父母频繁的争吵,以及后来父亲的离开……
久而久之,敏敏抑郁了,她去看心理医生,配合接受治疗,病情虽有缓解,但用她的话讲:感觉看不到未来。
敏敏和女儿将来的生活会怎样,我们无法做出预测。显然,在这段失败的婚姻中,女儿被她当作了赌注,这不仅没有为她赢得婚姻的和睦,反而还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2fedcfb88fc4982869804dea6b99faf
价值观决定了对婚姻的定位,如何正视婚姻中出现的问题
敏敏对丈夫和婚姻的依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当初对婚姻的定位。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婚姻和物质之间有脱不了的关系,也不可否认,很多人选择婚姻的前提是经济基础。
大家熟悉的作家、演员胡因梦,曾这样分析:“因为主流社会教育已经教导我们(女人)有人可以依赖,所以我们的依赖性削弱了我们内在里面的力量。而人最核心深处的恐惧,所谓的普世性焦虑,都跟生存自保本能有关”。
换言之,内在力量是否能发挥作用取决于自己是否愿意将其释放出来。而敏敏的内在力量则是因离婚而激发的,如果能在此之前她就能主动挖掘自己的内在力量,或许不会走到这一步。
有稳定的经济环境并能被照顾,是太多人对美好婚姻的憧憬,但无论作为婚姻中的丈夫还是妻子,首先应该将自己视作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彼此的配偶、家人,在家庭中,每个成员之间应该是相互扶持,彼此照顾的。
敏敏怀着被照顾的设想走入婚姻,但毕竟双方都是成年人,而丈夫和父母有本质上的不同,丈夫不可能像敏敏的父母那样无私地呵护她,因此,婚后的生活必然无法完全实现她憧憬中的样子。婚前婚后的落差势必造成夫妻关系出现问题。
敏敏的故事在不少破裂婚姻中是个典型,在婚姻中出现问题,应该是夫妻二人共同去面对去解决,当不得不需要第三方力量介入的时候,也最好是婚姻情感方面的专业咨询,而非用完全无辜的孩子来当赌注。
主持人杨澜说过:金钱和孩子并不能作为维系婚姻的纽带,而真正重要的是来自于双方精神层面的共同成长。
既然夫妻双方因为精神层面的成长无法做到同步而分道扬镳,那至少,可以和留在身边的孩子一起成长。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71f9168a31349e486d1c107469a16d8
敏敏尝试走进女儿心里,弥补家庭破碎对她的伤害
在敏敏的故事中,即使孩子年龄尚小,对父母婚姻破裂本身并不太懂,但在她的认知里,似乎爸爸妈妈并不是很喜欢和自己在一起,加之敏敏的女儿明显不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孩子,那么,父母的这种疏离感就更容易导致她沉默寡言。
或许,对于敏敏来说,忙碌的工作让她能陪伴女儿的时间变得非常有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她该如何走进女儿心里,让她慢慢开朗起来呢?
静洁老师在《学习的格局》里曾提到“如何减少孩子的负面情绪”:可以教孩子一些减压的方法,如听听音乐,做做运动,陪孩子散步聊天来释放心中压力。当然,家长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遇到问题时,尤其需要父母带着温情来聆听和陪伴自己。
也许,敏敏可以和女儿做一个约定,比如说好,每个周末至少有半天的时间是和女儿的“欢乐时光”。这半天里,可以一起去游乐园玩,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哪怕只是在家,一起读故事书、搭积木、玩拼图、画画、烹饪等等。这个过程不仅让女儿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还能激发她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从而让敏敏更了解女儿。“约定”在日语里写作“约束”,对女儿来说是一次带有期待的约定,而对敏敏来说也是一次对自己时间安排的约束,一旦“约定”成立,就要遵守,并坚持。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敏敏如果能通过守诺这样的“约定”,让女儿看到妈妈对生活积极乐观的一面,那么女儿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渐渐地愿意和周围人互动;女儿的改观又能让敏敏感到欣慰,从而能在真正意义上对未来生活乐观起来。虽然把女儿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敏敏的单向选择,但是与女儿共同成长,互相激励,则是一个双向的影响。
孩子的到来本该是伴随着父母纯粹的爱,并在父母爱的陪伴中长大。无论是单亲父母,还是双亲父母,唯有拿出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才能将这种能量传达给孩子,让孩子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健康成长! 说穿了什么矛盾不矛盾,男人有钱就学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还是要加强道德教育, 哎,看着很无语 哎,看着很无语 说的跟真的一样 学到了,哈哈 顶一下 看到真的很羡慕 学习了 学到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