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835 发表于 2021-5-29 11:22:39

神仙打架!同是顶级都市圈,房价为啥差一倍?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9ef74bbd2c03484a948b2db1960e5df6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0690f5cdcab4ea8b5cd33cb4e7aae3d



上周,我们的环京市场调研“三连杀”直击灵魂:


薛定谔的怀来直接干趴了恒大、碧桂园;


锁死流动性的燕郊吓跑了南方来的款爷款婶;


唯一能支楞起来的就只剩香河了,还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环京楼市的“佛系火爆”,成功地引起了1000公里之外环沪圈儿的注意。


尽管国内有许多城市CP相爱相杀,但最耀眼的毫无疑问就是北京、上海。


北京在北方一骑绝尘,上海在华东是带头大哥,京沪CP单挑了几十年,现如今大佬们拉着周边小弟改打群架了。


京津冀和长三角,是我生活最久的两个区域,过去30多年的生活恰恰就是对这两个都市圈的整体感悟。


京沪两大都市圈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底层逻辑是什么?未来将走向何方?


今天我们一起来捋一捋。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765be41122942db88449a84f0301839

北京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937ea53bb624444aeef29b5387ac332

上海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219542e488945119991b7c9f072edf0

上阵父子兵PK打仗亲兄弟


北京城,地处华北大平原的最北端,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上海滩,扼守长江出海口,属我国海岸线的中心位置,是精致主义与海派文明的交汇处。


在近800年来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北京都是政治中心;上海周边的鱼米之乡自京杭大运河开凿后,就一直是华夏最富庶的地区。


历史和地缘造就了北京、上海截然不同的禀赋,但要我说:


哪怕京沪之间吵得要掀桌子,也实在是国家的福气。


1)京津冀协同发展,周边区域众星拱月北京一城,优质资源向一个中心输送


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粤港澳讲一体化,长三角讲一体化,唯独到了京津冀讲协同发展。


既然是协同,那就有个十分明确的主仆之分。文字表述是这么说的,它确实也是这么干的。


京津冀之间,犹如大头爸爸领着小头儿子,其分工类似于美国给予西欧和拉美的定位:


天津搞中高端制造业和港口贸易,河北负责提供丰富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及其它产业链上游资源。


产业附加值被链接在一起,犹如自然界的食物链,谁在顶端,谁在底端,一目了然。


京津冀三个省级行政区,在产业分工上搞得泾渭分明,就发展现状来说,甭说僭越,想有个交集都难。


北京最为迅猛的增长点:央企总部经济、互联网产业和金融结算,在河北几乎找不到对接点,当然也就无法形成规模以上的产业外溢。


因此,才形成了北京越强、河北越弱的稳定格局。


此外,无论是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时代,优质资源都在不断向首都集中。


这与人口的流向不谋而合,久而久之,众星拱月的都市圈结构也就根深蒂固了。


2)“北京抢占了我们资源,河北只能是行政大省”


这句每个河北人从小听到大的话,误导了一代又一代燕赵儿女。


只要研究下长三角、珠三角,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重大逻辑缺陷:


首先,上海的虹吸效应并不比北京弱,但邻沪的苏南、浙北经济并未塌陷。


其次,在计划经济时代及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河北始终都是经济大省。


1978年,河北省会石家庄的GDP曾位列全国第15名,杭州、无锡、宁波、长沙、福州、合肥、东莞无一例外全是小弟。


但这是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力量主导生产要素、干预分配的结果,无法用市场逻辑来解释。


河北经济最直观的特点在于:越是市场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其经济形势就越有可能堪忧。


2010-2020年河北经济失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


对此,负最大责任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对保守、佛系的性格。


在我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商帮有徽商、晋商、闽商以及当代的浙商,可你什么时候听过冀商?


考公航母——中公教育更是直言不讳:其最大的两个市场,一是山东省,二是河北省:


考公人口基数大,考公群众基础好。


尽管江浙地区也认为体制内是份好工作,但对于商人、工程师以及其它新职业,两地的包容度是截然不同的。


至于“北京抢占资源”的假说,恕我直言,应该感谢北京在河北地界上!


否则河北省的整体经济实力连目前的状况都达不到,看看隔壁的山西就一目了然了。


对于河北省而言,其最具前景的地方有两个:


一是强大行政力量主导的区域,二是能有效承接首都外溢的区域。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5d191a67150a44ecab992e20eeed4de0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77233022c9d42c382a6082c534329dd



环京与环沪最近的省会城市发展水平相去甚远


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的优质资源外溢,形成前店后厂的关系


与环京都市圈的“父子档”不同,上海与环沪城市之间更像是“兄弟档”。


上海被定位为国际贸易、金融结算与国际会展中心,江浙腹地进而形成了制造业基地。


“前店后厂”的格局就此形成,这使得江浙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要发达得多。


打开全国百强县TOP 20,你就会发现,长三角都市圈县城包揽了一半以上。


对此,“苏南模式”与“浙商模式”的商业文明积淀起了关键作用。


否则,1978年后的杭州,不一定有反超石家庄的底气;苏锡常之间不一定能形成中国最大的地级市超级都市圈。


或许,上海能凭借强大的城市虹吸效应,抢走杭州、苏州、南京的高端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但“苏南模式”与“鸡毛换糖”的商业文明积淀是无论如何也拿不走的。


环京都市圈的行政力量是外驱力,环沪都市圈的商业文明是内驱力。


这才是京沪都市圈之所以形成差异的底层逻辑。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2318b8c5a72a4cdb81a588ea43c8f001

环京都市圈与环沪都市圈内部结构差异


环京、环沪都市圈所有的内部差异,几乎都可以用这样的底层逻辑不同来解释。


包括这篇文章在内,我们经常用“环京”和“环沪”两个概述性词汇描述北京和上海及其周边区域,可事实上,其内部结构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1)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环京繁荣带仍旧点状分布


北京、天津、雄安,这是未来几十年环京都市圈的三颗无比闪亮的明星。


当然,前提是天津能够找到其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对!你没看错,真正能在首都经济圈发力的省会城市都找不到。


因为,无论是向南做强石家庄,还是向东做强唐山,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① 传统行业与落后产能成为产业结构中的利益既得者,动它们的蛋糕很可能使得短期内环首都圈再现九十年代末的“下岗潮”,进而增添不稳定因素。


② 这些城市自身商业体系、商业氛围、服务意识与前沿产业外溢所需存在较大出入,互联网、科创、金融结算等高附加值产业在此生长的机会微乎其微。


而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等大片刚刚脱贫摘帽的县域经济体,又与石家庄、唐山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去甚远。


因此,环京都市圈的“点状璀璨、带状暗淡”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扭转。


长期来看,北京外溢的最大受益者,一是雄安,二是北三县。


雄安有国家意志加持,疏解北京职能;北三县能有效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


至于南三线和京北山区,绝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


2)长三角繁荣带分布规律:


相比之下,长三角地区的都市圈结构要更为复杂,也更富层次感。


1、沪宁高铁廊道沿线,核心城市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为线状分布


这里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也是“前店后厂”格局的重要体现。


整个长三角权重最大的区域汇聚于此,同时,这一线与上海之间的互动、融合也是走在最前列的。


2、沪杭高铁廊道沿线,核心城市只有上海和杭州,即首尾两点


尽管嘉兴民营经济同样发达,且民生富裕,但与苏南相比实力弱了许多,且与沪杭两地的互补性同样偏弱。


近年来,上海和杭州在一些经济领域形成良性竞争。


尽管杭州远不具备和上海掰手腕的实力,但对于整个区域发展而言,这种良性竞争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e2d56a92b874f7cb8671f67a80927da



阿里巴巴这样的超级独角兽大概率不太会诞生在河北


3、杭甬高铁廊道沿线,核心城市有杭州、绍兴和宁波,即首中尾三点


杭绍甬三地分工十分鲜明,杭州负责整个浙江省的总部经济、金融结算与科创文化产业;宁波的高端制造业与海运贸易搞得同样有声有色。


与此同时,从萧山沿绍兴境内一直延伸至宁波北仑,这一带发达的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对杭甬两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4、杭温高铁廊道沿线,核心城市为杭州、义乌和温州,同样是首中尾三点


高铁线路串起的这一新兴都市圈,犹如一个低配版的“前店后厂”结构。


浙南的轻工业制造基地,在义乌这一世界最大小商品交易中心进行国际及区域中转,又有杭州提供线上线下运营的加持,妥妥的闷声发大财。


毋庸置疑,整个长三角,不仅是中国经济权重最高的地区,更是我国都市圈发展的现成模板。


这样一比,貌似长三角都市圈大获全胜,但殊不知,两大都市圈其实各有各的隐忧。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00bb994612d481e9fab63b1406adeba

环京环沪各自的隐忧


1)一城独大,绝非北京所愿


不是凡尔赛,北京真这么想的。


雄安成立、北三县崛起,一切的出发点都因纾解北京城市职能。


生活在北京,就会发现,这里的“大城市病”实在不能再讳疾忌医了。


约三十年前,春晚上有个小品,说“北京好比心脏,全guǒ银民都往心脏挤,那心脏受得了啊?”


现如今却一语成谶!


在此仅举一例,北京地铁10号线作为重要环线,有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地铁通车后,地面的三环路变得比以前更堵了!


此外,近年来,天津、河北经济发展失速明显。


截止到2021年初,作为北方第二大城市的天津,已被挤出了经济总量TOP 10,这与其直辖市的地位是极不相符的。


河北省则有过之无不及,十年间,其经济体量从全国第五下滑至全国第九,“十大强省”是河北的面子,现如今却变得岌岌可危。


那么,仅凭北京一城兴盛,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完全没有可能!


小富即安的天津人,大多不愿北漂,对北漂的苦日子多少是有些不屑的,尽管天津的待遇并不尽如人意;


河北的年轻人处境更为尴尬,绝大多数人都要在“北漂模式”和“一眼望到头”模式之间被迫做出选择。


北京容不下肉身,家乡容不下灵魂,恰是相当一部分河北孩子在18-30岁之间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这一现状也在发生变化,大家打破两难选择的方式是——


孔雀东南飞!笔者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6a976b823bb425492c3b6c19beca4b9



论钢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


2)山头林立的长三角,内部差异正在显现


相比之下,环沪都市圈的隐忧或许更“隐”一些:


首先,就整个长三角地区而言,同质化高、互补性弱像两道魔咒一般横亘在江南上空,随时有大雨倾盆的可能。


苏南模式进化了四十多年,但城市之间的制造业却形成了丛林法则和赢家通吃的格局。


其中,以沪宁高铁廊道上的苏锡常都市圈最为明显,从早期的苏锡常到后来的苏锡无常,再到今天的苏无锡常…


苏锡常都市圈的“类北京化”现象值得警惕!


相似的“类北京化“现象还存在于杭甬城市带以及南京都市圈。


宁波每年的人口流入规模并不算少,但985、211教育背景的比例却越来越低;


在江苏西部、皖东南一带,南京的绝对核心与北京简直异曲同工…


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质上协同的是三省一市,甚至四省一市。


与京津冀相比,长三角各地市间的行政地位更为扁平化,这就造成了其内部利益协同度不高,各有各打算。


不过,好在有相对成熟的市场化调节对冲,大大缓和了区域内部矛盾。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b7d2cfae980a46188d86c505d4d9f7ff



江浙地区欣欣向荣的高新产业园区,值得北方学习借鉴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9c49cfe14fab4affa4f9c33045c0fcd1



环京环沪楼市的殊途同归


尽管环京都市圈与环沪都市圈存在巨大差异,但相比之下,其楼市价值的逻辑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过去1-2个周期内,一线环京与一线环沪市场所表现的差异,要远远小于其经济基本面的差异。


1)都是一线城市楼市的附属品,自身内生性弱于外溢承接价值


前文谈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内驱力要强于京津冀地区。


但就楼市而言,环沪与环京市场都是一线楼市的附属品:其内生属性均弱于外溢价值。


这既是京沪都市圈楼市的相同之处,又是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正确认知环京与环沪楼市的基础。


有人说,环京可支配收入低于环沪,因此总体购买力比环沪弱。


此话乍一听有道理,但经历过2016-2018楼市周期的人,恐怕都会记忆犹新:


当时北三县均价已经保三冲四。


而这一价格段位,与杭州、南京大致持平,是今天一线环沪市场苏州、昆山、嘉善、南通都不一定能达到的高度。


难不成,价格是吹上去的?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6c64645f7544154b110b51fc67ab80b



限购成为环京都市圈价格被低估的重要原因


2)环京环沪楼市本质都是外溢型市场,以一线城市溢出和投资客为主


一线城市的真实外溢与全国投资客撑起了环京、环沪两大一线城市市场。


相比之下,本地购买力对市场施加的影响微乎其微。


不同点在于,环京市场经历腰斩,甚至臀斩、膝盖斩,更大的原因在于锁死了流动性,进而击散了市场基本盘。


类似燕郊的那种调控力度,倘若发生在环沪市场,很难保证不重蹈覆辙。


何况,在长三角,上海的话语权与北京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我在北京做互联网、做投行好好的,让我回石家庄或者唐山、保定、秦皇岛?对不起,那我只能改行!


但在上海可不一样,上海太累,我可以去杭州、苏州、南京、宁波甚至无锡,生活水准并没有差那么多…


这意味着环京市场的购买力极有可能比环沪更为集中。


去看看燕郊80-90%的入住率吧,120万人睡在这个小镇上,这在全国恐怕绝无仅有。


如此来看,就可替代性而言,环沪楼市妥妥弱于环京楼市。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25a3522c8904b89ada10ee74fd52229



环京楼市自住需求依旧旺盛


不过,环沪楼市的真正优势在于,其政策灵活性要远远好于环京。


不妨换个角度看,以燕郊为例,在政策面严格锁死流动性的前提之下,其新房均价依旧能保证在20000元/㎡。


不可替代性几乎是常量,而政策面几乎是变量。


一旦政策有所松动,稳步回升既是必然,又是必须。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f09d49f00914c2abcb406f5575ef70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仙打架!同是顶级都市圈,房价为啥差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