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豆学长长ov 发表于 2021-5-18 17:26:44

35岁危机蔓延到了楼市!合肥设定“35岁以下才算刚需”的背后,是抑炒房还是甩包袱?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SOWwbg99os5fIv

图/图虫
4月初,合肥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包括学位制、热点区域二手房限购措施、热点楼盘“摇号+限售”政策等。其中有一条惹来不小争议:刚需购房者的年龄需在35周岁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城市对刚需购房人的定义都不太一样,合肥的规定则是:无房且没有房产转让记录、符合限购政策、2年连续缴纳社保以及35岁以下。

然而,这却让网友颇为不满。

知乎上有个问题:“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35岁以下,那35岁以上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三千多则回答里,除去广告,剩下的真情实感只能总结成一句话:“35岁以下才是人”。如果你周围有做HR的朋友,他们也一定会劝诫你:35岁以上不要随便转行,因为你可能连跳槽都占不到坑。“上有老下有小、精力有限、学东西慢,远不如应届生性价比高。”

这条从来不会写进招聘简章的年龄歧视,早已窜改了求职的基因。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曾经普遍存在于招聘和婚恋市场的“35岁危机”浪潮,居然也蔓延到了楼市。

官方最新回应:

必要时将对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

据合肥发布消息,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发布关于合肥市近期房产新政摇号政策的有关说明:

近两日,有网民就我市出台35岁以下群体优先参与热点楼盘摇号购房政策提出不同意见,出台该政策本意是考虑该群体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积蓄有限,能够参加首批刚需摇号,可按最低首付比例购房,减轻年轻人购房压力。针对网民所提意见,我们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认真研究,必要时将对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

感谢并欢迎广大网民对我们工作监督和提出建议。我们一定更加用心用情用力持续解决人民群众住房等急难愁盼问题。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SVfI3WJDua7AAJ

针对政策细节的争议,合肥方面的回应主要提到两点:

一、合肥房产调控新政并未排除35周岁以上购房者的购房资格,对于35周岁以上具有购房资格的购房者可参加普通购房者摇号购房。

二、之所以制定35岁以下群体优先参与热点楼盘摇号购房政策,本意是考虑该群体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积蓄有限,能够参加首批刚需摇号,可按最低首付比例购房,减轻年轻人购房压力。

道理似乎也说得过去,但细想还是经不起推敲。

谁有能力买房,谁没有能力买房,政府不应该为民众打算,更不应该据此来制定政策。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一视同仁,况且,购房是一种的民生需求,如今在执行调控政策的同时,不伤害刚需,这始终是决策者首先要考虑的。

目前很多地方的房产调控政策,大多与人才政策紧密相关。需要注意的是,人才政策和房产调控政策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引进人才当然要考虑年龄因素,毕竟政策背后依附了相应的优待条件,但房产调控涉及方方面面,几乎所有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针对购房者身份的约束性规定,都必须慎之又慎。

合肥几月前曾上榜

“18-35岁年轻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

据新周刊,尽管相关部门表示之后会有政策细则出台,但合肥买房的话题还是上了热门,网友直呼“魔幻”:35岁,没有房,新一线城市已经不想要你了。

有意思的是,几个月前,合肥还曾上榜“18-35岁年轻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只怕如今,刚刚攒够首付的36岁年轻人,只能哭晕在合肥的出租屋。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SVfI3Wr40Ygdk2

30城刚需平均购房年龄。/贝壳研究院

在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中,30个样本城市里,购房者主力军为80后,集中在29~38岁之间,平均购房年龄为33.2岁。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SVfI3XR8PnxSWT

30城刚需购房套均总价。/贝壳研究院

在合肥,刚需们买的首套房产,平均是127万元。

而2020年,合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283元,除去基本花销,一个年轻人想在合肥靠自己“上车”,最少也得攒个十几年,才能勉强凑够40万元的首付。

对比合肥31.5岁的平均购房年龄,不难推测出,有极大部分人都是依靠父母或他人资助,才得以在合肥安家。

新华每日电讯:35岁门槛背后,

合肥房产新政是抑炒房还是甩包袱?

近年来,合肥成为全国房价上涨最快的城市之一,亟须出台新政为楼市降温。

不能否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防止房价过快上涨,维护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对真正有刚性需求的购房群体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是,制定公共政策应保障基本公平,展现出对人群的无差别待遇。将买房资格与年龄条件特别是“35岁”捆绑,将加剧社会“35岁+人群沦为人力成本”的焦虑情绪。

当前,“35岁+”成人生和事业的“荣枯线”,已成为一种备受争议的社会现象。现在有不少单位招聘、考录都要求“年龄限35岁以下”,有的甚至提出“90化”。而“35岁+”找工作、换工作、稳工作都亮红灯,似乎不算人力资源,反而沦为“人力成本”。相关调查显示,35岁以上求职者有近一半因收入下降而从中高收入群体降至低收入群体,有九成左右遭遇求职困难。

让原本就遭遇中年危机、事业危机的“35岁+”人群,面临买房安居更难的困境,引发争议不难理解。众所周知,很多在城市的“打工人”,打拼“追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找到在城市的归属感,能在城市拥有一个自己的“家”。如今各大城市房价高企,对于很多人来说,仅仅首付都需要多年积蓄才能支付得起。

《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显示,30个样本城市里,购房者主力军为80后,集中在29岁—38岁之间,平均购房年龄为33.2岁。如今合肥的房产政策要求35岁以上的无房人群必须和非刚需人群一同摇号购房,“一刀切”地将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错误地将中高龄刚需人群纳入炒房对象,既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难以满足众多购房者的民生期待。

“不满35岁才是购房刚需”的政策,到底有何深意?众所周知,一个城市居民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城市劳动力的供给,甚至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轨迹。年轻化的人群,代表着充沛的劳动力、就业的“红利”;而如果老年人多,城市会面临老龄化问题,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

“35岁以下购房”的政策背后,折射的是城市想要减缓城市老龄化速度、减轻城市抚养比的意图。但是,简单地将35岁以上劳动者排除在买房资格之外,并没有真正解决城市老年化问题,这种只图“人口红利”、不管负面效应的做法,无形中暴露了一些城市对于中年劳动者的排斥。这在某种程度也是年龄歧视的变种,客观上会产生“甩包袱”的效应。

不少专家都已指出,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未来如何进一步充分挖掘潜在劳动力、提高劳动的使用效率,实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才是重中之重。如今,“35岁中年危机”面临的就业、买房障碍,不仅加剧了社会焦虑、构成“年龄歧视”,更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挥霍。

“35岁歧视”实际折射了用人理念的误区,即注重劳动力“便宜、好用”,而忽视了产业转型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背后所需要的人力支撑、资源经验储备。这样的用人导向,很容易陷入“内卷”恶性循环。对企业发展如此,对城市发展亦是如此。

在房价一再上涨的当下,抑制炒房需求是很多城市的共同探索,不少城市也出台了相应细则去区别刚需和炒房人群,为楼市降温仍然任重道远。但是,满足无房刚需人群的住房需求,更是城市责无旁贷的使命,不要用“35岁歧视”去伤害城市劳动者的安居乐业的心,更不要走偏了城市发展之路。

本文来源:山东商报速豹新闻、南方都市报、大河报、新华每日电讯、贝壳研究院等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STKuT0fBH4DSJ
本期编辑:王婷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5岁危机蔓延到了楼市!合肥设定“35岁以下才算刚需”的背后,是抑炒房还是甩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