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冰在参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今天(15日)开始,上海市财政局将招标发行总额为71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市地方政府债,由此,上海市也即将成为我国首个“自行发债”的城市。地方债,顾名思义,地方发行的债券。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解释说,其实在中国,地方债和国债非常相似,融资渠道也基本一致,区别就在发债主体上:
刘桓:国债是中央政府负责发行、偿还、使用,而地方债也叫公债,它的发行和使用的主体是地方,还债人也是地方政府,因此,一般在国际市场上,人们认为国债的信用等级较高,但一般来说,发行地方债券,国家最后都要出面进行担保,就是如果地方出问题的话,国家是要做最后的偿付的。
正因如此,这一次发行地方债,很多人干脆称之为“准国债”。就上海市而言,第一批发行的地方债券分为两期,分别是36亿元3年期和35亿元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券。两期地方债均采用了主承销商承销和招标相结合的方式,由国开行、交通银行、上海银行三家分别为主承销商,而其他承销商共有17家。
按照国际惯例,风险越高,收益越高;的确,较国债而言,地方债应该风险更大,但目前来说,由于中国的地方债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现在的地方债风险较小,利率也就和国债基本持平。
除上海外,一起成为试点省市的还有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刘桓分析说,选择这四个省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省市的发展水平较高、民间资本较为充裕,这也就意味着日后的偿债能力比较高:
刘桓:这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方这些年城市建设改造速度也很快,资金需求量可能也较大,沿海地方的财政、债务管理水平也较高,比如它有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尤其像上海和深圳,还有较为完善的市场。
在财经专家、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叶檀看来,除了偿债能力较好外,这四个省市还有另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财政公开度较其他城市好一些:
叶檀:这几个地方发债的话,相对来说,在信息的透明或者其他方面,有可能做的比较好,给其他地方做出一个表率。
今年以来,很多地方都在经历经济结构转型瓶颈期的痛苦,大量中小企业深陷融资困局,沿海省份尤其突出,但是,财政分配方面却主要集中在中央,按一句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钱在中央,事在地方”。也正因此,前一段时间出现了并不十分正规的像“地方融资平台”这样的隐性负债。有专家认为, “地方债”的面世为地方消除隐性负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贾康:隐性负债这种天文数字一出所带来的风险,到底该怎样防范和化解,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地方债可以让地方自己的筹资,是通过阳光融资的机制取得资金后,去投入对于地方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和领域。
地方债的推出,无疑还将减轻中央的财政压力。不过,叶檀指出,由于中央政府在地方债的规则制订上起决定性作用,因而,地方债的发行也有可能变相地成为一种中央财政的补贴:
叶檀:也就是说,谁最先发债,谁就能以比较高的价格来发行债券,这就变成了一个地方的红利,所有的地方政府不管自己的财政情况怎么样,都会争着、抢着去提前发债。 说的跟真的一样 看到真的很羡慕 学到了,哈哈 很有道理 说的跟真的一样 顶一下 哎,看着很无语 学到了,哈哈 看到真的很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