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萨其马虞co 发表于 2021-2-10 15:35:26

我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时不时地“骗骗ta”

最近寒假,陪孩子一起二刷了《野孩子》,电影的女主角是居住在美国的16岁的女生波碧·摩尔,她家境优渥。由于妈妈去世得早,爸爸对她纵容溺爱,致使她从小就淘气叛逆。

终于有一次,她惹恼了爸爸,被送到了英国一家以整洁严明而出名的寄宿学校学习。

刚入校的她,整日挑战校规,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反感。但校长始终没有惩罚她,不仅将学校的长曲棍球队交给她管理,还对她说了以下的话:

我们这出来的女学生个个聪明自主,有想法、好心肠,她们终生都将是好朋友,我知道在尖酸刻薄的外表下,你也是这样的女孩。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0436d2451384709b8fe7ba8ebf2efd3

至此,波碧渐渐意识到自己以往的行为是多么地愚蠢。

她开始改变,不仅收获了友情,在她的带领下,学校的长曲棍球队在近20年里第一次进入了总冠军赛,甚至最后获得了冠军。此外,波碧也与爸爸和解了。

看着波碧这一系列的改变,让我忍不住回头思考校长的行为和话语,让波碧从淘气叛逆蜕变成“别人家的孩子”,不就是因为那句暗示吗?
1
因父母的话而改变人生
清华生VS连环杀手

生活中,像这样因他人一句话而扭转人生的孩子非常多,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还是自己的父母。

之前就听过一个因妈妈的话语让孩子从多动症逆袭成为清华生的故事。

当这个孩子还在读幼儿园时,一次家长会,老师对孩子妈妈说:“你儿子有多动症,无法集中注意力。”但是当孩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时,妈妈却告诉他:“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原来都坐不住,现在在椅子上能坐三分钟了。其他人都很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b253d8b0320b44639fc689af48964457

之后,上小学、初中了,老师也总是对她说孩子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但是在回家时,她却从来没有对孩子转述老师的不满,反而都是鼓励孩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些,肯定能考上好学校。”

最后,这个孩子考入了重点高中,甚至在高考时成功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这个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父母的话语,往往会决定孩子未来的走向。然而事物都有两面性,父母的话语能成就孩子,同样也能毁了孩子。例如小丑杀手约翰·韦恩·盖西。

小时候的他因为肥胖的缘故经常被他爸爸虐待责罚,还骂为同性恋,甚至还被他爸爸的合伙人猥亵过。长大后他一直努力工作,期望爸爸能为自己感到骄傲,但是爸爸还是从来没有夸奖过他。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68b7558bea9b44ca8eba016f3ebed8d2

就这样,父子之间的摩擦贯穿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哪怕有一次他因身体的原因住院,他爸爸还在怀疑他是不是故意装病以博取同情。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他的性格逐渐扭曲,成年后,不仅真的成为了一个同性恋,还成了一个可怕的连环杀手,对至少33名年龄由14岁至21岁的男孩及年轻男性进行了性侵犯和谋杀。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556fec8faa174f9189272cdbba299bc3

为什么同样都是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却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因为在话语的背后藏着对孩子的心理暗示。

就像第一个孩子的妈妈,虽然她一直在骗孩子,但给孩子的心理暗示是爱和自信。约翰的爸爸给的则是负面的暗示,这也导致了约翰之后走进了罪恶的人生。

心理暗示的效用真的这么神奇吗?
2
罗森塔尔效应
"谎话"连篇却收获奇效

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就曾做了一个关于心理暗示效用的实验,史称“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1968年的一天,罗森塔尔等人在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共18个班的学生。接着,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他随便挑选出来的,但他却绝口不提。同时他还叮嘱相关人员不要告诉这些孩子他们在名单上,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他们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复试,结果发现:凡是在名单上的学生,每个成绩都进步很大,并且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b025a4059ff4f829b9617556e3803a0

为什么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提高了很多呢?

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罗森塔尔的谎言对老师产生了心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评价,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传递给了学生,而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被发现并被他人重视了,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向着教师为其设计的方向发展。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遇到这种场景,一个孩子本来很正常的,但老师或父母说,这孩子智商不行。那孩子心里就会想:“老师说我傻,父母也说我傻,我可能真的很傻。”结果孩子就变得越来越笨了。

同样一个普通的孩子,父母说他很努力,老师也说他很努力,他就真觉得自己是努力的了。他越这么想就越努力,他越努力就会越自信越优秀。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0dc608ced165460cb4c5cc0b1b9f8c49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人疑惑:为什么这个方法对成人效果不大呢?

其实,这是因为与成人相比,孩子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他们的身心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极易受到别人的暗示。尤其是当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时,更是会对孩子产生相应的作用。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的证实:

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的暗示。暗示的作用对孩子来说,越是早期越有较深远的作用。暗示者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作用越明显。

但是,心理暗示也是一把“双刃剑”,就像清华生和小丑杀手约翰一样,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成就一个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就能毁掉一个孩子。
3
家长懂得运用“骗术”
教育事半功倍

父母虽然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却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人生导师。那该如何运用心理暗示才能激励孩子呢?关键有这4种方法。
1.利用语言暗示

运用语言暗示时,要注意落实在细节,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胡乱夸奖。

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与其批评孩子:“你怎么每次都做不好。”不如说:“虽然这次你还是没做好,但看得出进步了。”。

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2c27101d4c844d6a436e8cd1aef86ac

2.利用行为暗示

行为暗示其实就是用行为语言把家长的意图和愿望表示出来,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家长的用意。行为暗示分为两种,一种是神态表情,例如肯定的眼神、微笑等,另一种是举止,例如拍孩子的背、抚摸他们的头等。

这些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

https://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a217f40eeee4cdfbcde20c8988be6f3

3.利用环境暗示

孩子所处的环境对孩子具有微妙的暗示作用。例如合理的家居布置、和谐的色彩等会给孩子良好、积极的视觉暗示。

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家居主色调,尤其是儿童卧室选择色彩时要“因人而异”,好动的孩子应避免暖色系,内向的孩子也不应该多用冷色调做主打色;否则会给孩子过分外向和内向的儿童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激化其不良性格特征。

4.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暗示

让孩子经常肯定自己,可以帮助他们很好的强化自己的意念。例如可以和他们玩找优点的游戏,或者学习激励人的口号,“我能行”、“我是最棒的”等等。

https://p9.pstatp.com/large/pgc-image/34bbafdcf47341f688d210e0914a068c

这些都可以给孩子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只要用点心思“骗骗”孩子,他们就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是不是很省事?你们都对孩子用过哪些心理暗示的方法,可以在留言区分享。

参考文献:

张丰,徐清清.浅谈心理暗示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应用.消费导刊, 2008(19):190-191.

恋雪ss 发表于 2021-2-10 16:39:28

学到了,哈哈

明天要不要 发表于 2021-2-10 18:04:55

哎,看着很无语

1390262752 发表于 2021-2-10 23:54:43

很有道理

1390262752 发表于 2021-2-11 02:20:46

哎,看着很无语

皮皮陈 发表于 2021-2-11 04:30:01

学习了

恩恩石头 发表于 2021-2-12 02:18:38

说的跟真的一样

@Xizi_vs5vvRZY 发表于 2021-2-12 05:50:51

学习了

人生29 发表于 2021-2-12 06:27:53

很有道理

zx457091976 发表于 2021-2-12 07:47:06

学到了,哈哈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我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时不时地“骗骗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