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会让娃失去内在成长动力?如何奖励孩子,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文|福林妈咪不管你承不承认,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确实是有影响的。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努力更奋斗,最终得到更好的成就。
http://p3.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0eca9a4a-971b-4ff9-91f0-0e1be58e26ee
90后小时候上幼儿园,为了小红花,午睡时都能背着小手一动不动去严格要求自己,在家长看来不值钱的小红花,在孩子这里就是为了积少成多获得最终奖励,这久而久之也就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可是近年来,关于奖励孩子一直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点就是奖励孩子是否会让孩子失去内在成长动力。在很多家长认为奖励可以让孩子更积极地做事时,有人提出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为了外部刺激而去积极努力,一旦失去外部刺激,孩子可能就不会再努力了。
这样的观点其实来自于一本名为《奖励的恶果》的书,里面有给出很多关于错误奖励的案例。
对销售员许诺,如果他销售掉足够多的公司产品,就可以到夏威夷度假。售货员干劲满满,超额完成了销售任务,但是她高兴的原因是她可以去夏威夷度假,而不是因为超越了自我而喜悦。答应5岁孩子如果在超市不吵不闹就给他买泡泡糖,孩子做到了,却并不知道不在公共场合吵闹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http://p9.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afe3bd78-ea22-4dc5-923a-296137babafa
这些奖励机制是简单粗暴的,会让人为了到达怎样的目的而去努力,让人的内在动力巨变从而失去内动力,导致被奖励者无法主动地超越自我。
其实这本书就是在告诉我们错误的奖励机制最终会背离奖励的初衷,简单来说就是从最开始“因为做得好被奖励”,最后变成了“为了奖励只做能得到奖励的事情”。而非全盘否定奖励的积极作用。
01
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奖励在什么情况下会出错?
书中有讲到一个实验,是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马克·莱帕进行的。
他和自己的同事选了51个儿童,对其中一部分孩子说:“如果你们用神奇记号笔画画,就可以得到一个精美的表扬证书。”而对剩下的那一部分孩子什么也没说。
他们对这些孩子观察了几周,发现那些被事先告知奖励的孩子没有那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对画画更感兴趣。
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事先许诺的奖励会让孩子对本来有兴趣的事情变得没有兴趣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两件事:
①在孩子做一件事前,不要对孩子许诺奖励;
②当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好时,不应该给予过度的奖励。
http://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138aa89c-1a92-44aa-b7c1-4a7da295cc99
02
不要许诺奖励
之前看到网上有一个视频,是一个老师拍摄的,她们班上在举行表彰大会,当老师念到一个名字之后,一个小女孩儿走过来,而视频中,老师的手里那着一个阿尔卑斯的草莓味棒棒糖。小女孩走过来有些羞涩地接过棒棒糖。
但这并没有结束,她接住要走时,发现后面还连着一根,小女孩儿拽住后一点点往后走,结果越拽越长,整整一条的棒棒糖,全班同学跟着兴奋大呼,纷纷投来羡慕眼光。小女孩也不敢相信这一切。原来老师是想给孩子一个惊喜来鼓励孩子的努力,事先藏在袖子里一整条棒棒糖。
这样的做法是起到了鼓励的积极作用,因为鼓励的是孩子的努力。
http://p1.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00f72b09-b77b-494b-b622-48c78862a31b
也许你会问这跟前面讲的那些奖励有何不同?
其实不同之处就在于提前许诺时,孩子努力的目标就变成了奖品,他努力的过程自己并不会在意。而过后奖励是惊喜,同时也是再告诉孩子付出总有收获,这奖励的是孩子的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然,这需要爸爸妈妈在奖励时说清楚,比如“你这次很努力,爸爸妈妈都看到了,所以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这就是一种暗示。
03
感兴趣的事不提倡过度奖励
孩子感兴趣的事,本身是存在内在动力的,这样的事做得好也不应该过度奖励。
http://p3.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05567063-a397-451a-ad8d-e6d20cf5bfe8
也许你会问何为过度奖励?
举个例子,一位宝妈因为就因为孩子奶奶奖励孩子主动劳动而发生过育儿分歧。因为女儿在包饺子的时候认真跟奶奶学,奶奶就夸自己孙女表现好,要带孙女出去买她一直想要的芭比裙子。可是宝妈知道,女儿本身就喜欢玩儿面,这样的事是不需要奖励的。
这时候的奖励就属于过度奖励。
那么孩子感兴趣的事就不要奖励了吗?
当然不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并且做得好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奖励,但这时候的奖励要恰当,比如给予口头表扬就很不错。
这是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兴趣更加执着并且去坚持,任何事情,坚持付出总会有收获。
http://p9.pstatp.com/large/dfic-imagehandler/abbb411c-84ff-4301-83f6-1e72f39e26a3
这样的奖励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奖励品质,而不是因为天分去奖励
喜欢画画,并且画的不错,夸她画的好,夸她画的认真,而不是夸她有天分。
孩子因为爱动脑、因为打针没哭很坚强而得到奖励,这样的奖励是对孩子品质的奖励,而不是因为达到了既定目标去奖励。
√奖励行为,而不是因为结果好而奖励
80分没奖励,100分才有奖励,这样的奖励目的性很明显,那孩子上次80分,这次考了99分,就不不给奖励了吗?当然奖励还是应该有,因为孩子努力了,这个付出努力的行为需要被奖励,值得被奖励。
但如果提前立下目标达到多少才奖励,孩子指不定会不择手段。
有一部泰剧叫《禁忌女孩》,剧情很讽刺很现实。其中有一集是说那些财阀学校里的学生,一位男同学的爸爸答应他只要期末及格,便会为他买一辆机车,但是最终他没有及格。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ddc01e9be1043babd854ee227befd06
于是他找班里无所不能的女主,为他摆平这件事,而女主收费15万,相比较于男同学的机车价格来说很便宜,男同学觉得划算便付了钱。但是女主也没做什么,只是把他的成绩单撕掉,重新仿制了一张一模一样的成绩单,只不过这个成绩单的成绩被做了手脚。就这样,这位同学如愿以偿。
很讽刺,反映出这位男孩家长奖励的不走心,男孩为了奖励不择手段,而父母也并没有在意这个学渣儿子是如何一下变学霸的,他的爸爸妈妈可能也是不择手段的人。
真正想要教育好孩子的家长,他们并不会特别注意结果,因为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积累下来的品质会助孩子得到最终的成功。
√奖励要有积极导向性,奖励时说清楚
奖励孩子时,我们需要给出理由,跟孩子说清楚为什么奖励,这是一种引导,引导和奖励是同等重要的。会奖励的父母,孩子是可以有好品质,好习惯的。
爸爸妈妈在奖励孩子时,不要总想着结果,因为好品质好习惯的积累,会助孩子成功,不求结果的结果,往往才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不是吗? 看到真的很羡慕 说的跟真的一样 哎,看着很无语 说的跟真的一样 说的跟真的一样 学到了,哈哈 顶一下 说的跟真的一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