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执拗、发脾气不是无故,换位思考才知道,这是孩子“生气”了
文丨福林妈咪“说了几遍了,你赶紧过来洗脸刷牙!”
“不要,我就不要!”
这样的场景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父母总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却没注意到,孩子也生气了。
当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个成年人时,我们有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能力,察觉到对方此时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而生气。
但是当我们面对孩子,就仿佛失去了这样的能力。
其实,孩子也会“生气”,他们很多大人理解不了的行为,都是因为他生气了。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8b37c9f99dd40f5adbc80fa7b7fe9c7
“生气”,是一种非常日常的表达,它最基本的含义应该是,因为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重一点是气愤,再重一点是愤怒,都是正常的情绪,非常常见也非常正常。
生气不分年龄,孩子也可以生气。
在日常生活中,生气,愤怒的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在于,它提示我们: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遭到了剥夺。
3个月大的孩子,有些情况下我们也能从他的哭声中听到愤怒,例如“我尿了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不来给我换尿布!”这是因为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3个月的宝宝最主要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当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他就会用哭闹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再比如,孩子想要自己换动画片,而你帮他换了,虽然换的正是他想看的那一部,孩子也要尖叫不满,甚至摔遥控器,这也是因为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而且还在更需要关心,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发泄。
我观察过很多孩子,不同性格的孩子生气的方式也非常不同。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bf983d3509104cd98b6818922cee08e4
在一个家庭里,哥哥更多的是通过行为,比如他有时候会愤怒地摔门或者摔东西。
而妹妹更多的是通过语言,比如她会哭着说:“气死我了!”或者“我讨厌你!”这样的话。
还有的孩子会哭闹,尖叫,内向的孩子会跑开,或者低下头不说话。
一般遇到这些情况,父母会用这孩子真不听话,这孩子真执拗,这孩子怎么这样的思维来考虑,不自觉的代入一种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中。在这个思维想,去想怎么样孩子听话,怎么让孩子不发脾气,往往都不见效,多少家庭就这样一直持续这样的相处模式,让孩子压抑地长大。
而相反,如果能给孩子一个善解人意的父母,一个知道如何帮助他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合理纾解的人,那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和人生会有多大的不同?
具体怎么做呢?
改变先从看见孩子“生气”开始。
一、能接受到孩子“我生气了”信号,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04a041a267304a06842ad9c56f12fffb
尊重孩子作为一个主体,有自我,有情绪,有表达自己情绪的自由,也有需要被人重视情绪的必要。
这不是唱高调,也不是空谈,我们类比一下男女朋友之间的相处就能理解了。
很多人经常总结,女朋友生气了要如何哄,男朋友生气了怎么办,如果不是出于尊重,我们不会去考虑对方是不是生气了,也不会去想办法哄对方。
面对男女朋友,我们会想办法跨越男女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却在当了父母后,忘记思考大人和孩子之间的思维差距,轻易的就把孩子的行为扣上“不听话”、“发脾气”的帽子。
父母需要做的是,在孩子生气时,很快察觉到,并且允许孩子发脾气,然后思考孩子为什么而生气,接下来如何处理。
二、察觉自己的情绪,进行自省
生气之所以棘手,是因为生气容易传染,一方的生气愤怒容易引发另一方的生气愤怒,当双方都被愤怒的情绪裹挟,结果就是吵起来,而且越吵声音越高,激发对方更冲动的情绪。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60a26b788f8042b7801da6ccef023b2e
而且,孩子的生气更容易父母被挑战了权威的愤怒,正如第一条中提到的,有的父母潜意识里觉得孩子有什么权利对父母生气,于是将原来的矛盾转化,本来在就事论事,结果变成对孩子生气这件事的批评,标志就是父母说出这句: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那么应对措施就是,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能发现自己也生气了,说明我们的理智回来了。
陈坤这些年来作品不多,但他一直在进行的一项项目很引人注意,叫做《行走的力量》。这不光是一个去旅行的活动,而是要求大家旅行别说话的项目,为的是向内观察,有点王阳明格物致知的味道。
了解他才会知道,他多年来一直在坚持“打坐”,练习的就是观察自己的情绪,所追求的不是消灭自己的负面情绪,而是发现它,看着它消长,最后获得内心的宁静。
父母作为大人,在和孩子相处中,要担任这个保持理智的责任,首先就是要发现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和正确排解自己的情绪,才能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8ec68685111a432b82222efceb58e3bc
三、找寻孩子生气的原因
开头我们说了孩子生气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洞察,就是她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被剥夺。
在马斯洛的需求曲线中,人的需求分为几个层次,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其次是安全需求,再往上是社交需求,然后是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需求。
那么孩子的需求有很多,具体到生活中,则非常具体,而且难以察觉。
首先,父母要学会观察。
发现孩子什么时候情绪改变的,发现孩子说了什么,没说什么,发现孩子在乎什么,每天想的是什么,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相结合,这样才能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生气行为的背后隐藏的需求。
比如孩子是不是看见我夸别的孩子他不高兴了,是不是没有得到老师的肯定,是不是没有安全感等等;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db8210b25404c1ea65d5db425533356
其次,学会回溯
孩子的一天的行为往往是复杂的,情绪也是一点一点积累的,需要父母有侦查能力,有推理能力,分析孩子的行为,找到最初的那个理由。
比如早上的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记得把你的帽子戴上,每次都忘。
孩子本来没忘,听了这句话生出逆反情绪,故意不带。
出门后你发现孩子确实没带,然后又说,都跟你说了记得带还是忘了,你能记住什么啊。
孩子开始沉默反抗。
这时候你发现了孩子的情绪,可能难以理解明明当时叮嘱了,为什么孩子没有照做,那么往上再推到,就能发现自己犯的错误,对孩子做出概括性的定论评价,会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109eba498eb45389b595f59d16db18c
四、教孩子应对情绪
发现情绪,找到原因之后,就要正视问题,并且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排解。
如果发现是父母的问题,那就真诚的和孩子道歉,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样孩子就可以理解你的行为,负面情绪就会得以消解。
如果是其他原因,首先要替孩子说出他的心结。
胡可在育儿过程中,最常用的话是这样三个字“我知道”,每次孩子有情绪,他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开头:
我知道你是想要……
我知道你因为什么而感到生气……
别小看这三个字,这样一说,就能做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孩子感受到被人理解,这是打开孩子心扉的第一步。
其次,跟孩子讲道理。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16c401e4e7b4f5ca9b08b23b70fddcf
孩子很多时候生气时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或者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在他的世界中看不到世界运行的很多逻辑,这正是需要父母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
告诉孩子,因为别人都在等我们,所以我们不能耽误时间;因为这样做你会受伤,所以妈妈要提醒你;因为爸爸要挣钱,所以没有时间陪你……
最后,如果依然不能解决,就教孩子用其他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不能满足需求,就只能处理情绪。
合理的处理情绪的方式,也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教给他的重要一课。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b23b3bd9ec44444bb98debbaeed1f111
比如讲清楚道理后孩子理智上接受,但是依然感到委屈,可以告诉他,没关系,你可以哭一哭,或者可以去跑步,释放你的能量,也可以在操场上喊一喊,或者把自己不想和任何人说的话写下来,装到一个瓶子里……
社会学家T. J. Scheff说,一个人压制的感情积累得越多,越不能够忍受别人对这种感情的发泄,因为别人的发泄会扰乱自己的宁静。
和父母的相处是相互的,当彼此因为对方而压抑自己的愤怒,就越不能忍受对方愤怒的发泄,结果就是越来越针锋相对。
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以及积极的面对负面情绪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童年,和更自由的人生。 看到真的很羡慕 学习了 学习了 很有道理 学到了,哈哈 看到真的很羡慕 学习了 哎,看着很无语 说的跟真的一样
页:
[1]
2